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改变一定会是好事吗

改变一定会是好事吗

作者: 思南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20:21 被阅读791次

    改变一定会是好事吗?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鼓励人们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广告。如果改变本身竟不是一件好事,那这些广告词在宣扬些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收集了一些历史上发生过戏剧性转折的真实故事。并发现了真的有一个特别的概念,专门用来讨论这些“神结局”、“神转折”的故事的——「意外后果」。

    意外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其实是一个二十世纪流行起来的社会学概念,专门用来描述那些最终结果和最初目的大相径庭的人类行为。按照结果的不同,意外后果一共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意外惊喜(unexpected benefit)

    无心之过(unexpected drawback)

    荒谬结果(preverse result)

    我们先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来一窥其中究竟吧!

    意外惊喜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热衷于建立维护广大的狩猎领地,这些供打猎用的公园绿地在英国和欧洲大陆都不少见。如今,昔日欧洲贵族们大都没落,狩猎运动在很多国家也被禁止或限制,但那些保留下来的狩猎领地很多却成了宝贵的国家公园、绿化资源与旅游胜景。

    另一个与大自然有关的意外惊喜出现在海底。战争时期,那些在浅海区牺牲沉没海底的船只竟意外创造了适于珊瑚礁生长的环境。这些生长在沉船附近的美丽珊瑚礁既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成了吸引众多潜水者海下探索的目的地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无心之过

    199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出台了一项法规,规定所有骑自行车的人必须配戴安全头盔。规则的出发点当然是想降低骑车的事故风险,提高安全系数,这看起来完全是件好事呢。一段时间过去,统计数据确实显示由于骑车事故造成的头部伤害数量降低了——但是,愿意骑车上路的年轻人数量也同步下降了。愿意骑车的人少了,事故的绝对数量自然也会下降。而后来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愿再骑车的原因竟是,带安全头盔的样子不好看不时髦……

    生物入侵是另一大类由人类造成的“无心大过”。比如,澳洲和新西兰曾引入的兔子,因为在本地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失控,最终成了本地的野生害兽。澳洲政府还曾引进过蔗蟾,原本是指望这种蟾蜍可以控制甘蔗地里的害虫,结果蔗蟾自己变成了需要被控制的害虫……历史上可供澳洲政府吸取教训的此类意外其实真的不少呢。

    荒谬结果

    行车安全问题永远都是个一波三折的前进史。上世纪当安全气囊刚被发明出来时,本意是想保护副驾驶的乘客安全,但没想到这对于坐在副驾驶的小孩儿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孩子脑袋的高度刚好会弹出的安全气囊撞个正着。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机智的人类又发明了小孩专用的安全座椅。但这又带来了新的新问题。因为安全座椅一般放在后排座位上,孩子个头又小,正好位于坐驾驶座的大人视线盲区,导致有些爸妈熄火后就径直下车,直接把小孩儿忘在车里了……很多这样情况下被遗忘在车里的宝宝最终由于车内高温而悲惨死去。美国每年都会发生几十起这样的悲剧。这种情况下宝宝的死状异常惨烈,而死者父母在法庭上甚至有可能被判处终身监禁。

    一个把22个月大的小孩儿留在车内致其死亡的父亲 被起诉谋杀(新闻图片)

    除了上面列出来的这几个惊奇故事外,互联网上还能找到很多很多其他“意外”。我不由得注意到这些故事汇集起来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无心之过与荒谬结果的发生次数要远远多于意外惊喜——真正的意外惊喜并不那么好找,你自己可以搜一搜、试一试。也就是说,就算是政府、企业决策者做出的决定,最终造成了无心之过的数量,也远高于存在意外好处的决定。民众派出人类中比较优秀的个体组成了政府和行业领导者,然而这些人的决策也并不一定总能收到预期变化。

    所以……改变,也并不一定是好事?


    在对待“改变”这个问题上,我想,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分裂:我们嘴上承认改变总是好的,身体却往往很抗拒改变。比如,若单独把“科技发展”、“经济转型”拎出来,大家几乎都会说这些改变是大好事;然而若要面临自己的老本行被机器或国外更便宜的劳工替代时,我们又寄希望于最好上一辈人已经完成了“经济转型”的任务,或者把转变的阵痛推迟给下一辈人去承受。

    但事实上,这两种对待改变对立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改变也许通往更好的未来,也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坏处,还可能最终没有造成什么涟漪。一个改变究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很可能并不是普通人能假设预测的。原因嘛,从以上的一系列故事就能一窥究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绝不完美,在很多问题上还是相当无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无知还存在着无知

    比如说,我们潜意识中默认的对“改变”的态度,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被点醒之前,都属于「无知的无知(the unknown unknowns)」这个范畴。第一个“无知”是说以前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想法,第二个“无知”定性则是因为,任何对待“改变”这个复杂概念的单一看法,都属于「不合理假设」(unwarranted assumptions)。

    ——「假设」(assumption)本身是个中性词,指的是那些已经扎根在我们头脑里的思维定论,那些不需要思考就会自动跳出来的看法。虽然假设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必须承认,若没了形形色色的潜意识,我们的一天基本会一事无成。

    想象以下场景:

    今天是工作日,出门前,我会假设这会是平常的一天,既不会地震,也没有山洪,更不会爆发战争;所以不需要特别准备什么“逃生装备”。

    到了下午四五点,我开始自动思考晚饭该吃什么,这过程中我假定了熟悉的餐馆依然在营业,手里的纸币依然可以换成汤饭,街上食品价格依然和昨天差不多。

    以上这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的假设,是我们平时能半自动化地高效工作生活的基础。

    但是,并不是所有躲在我们潜意识中的想法都是靠谱的。没有经验和逻辑支撑的假设,很有可能是不合理的。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意识到其存在,但不合理的假设会确确实实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上文所讨论的「认为改变总是好事」的想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合理假设

    除此之外,常见的不合理假设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

    「流传很广的说法多半是真实的」——可是神话故事流传也很广呢!

    「如果一件事紧跟着另一件事发生,那么它们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还很可能只是巧合呢。

    「如果我们在别人的话语里揪到了小错,就等于我们已经推翻了整个论证」——这个想法在辩论赛中实在太常见了。实际上,一番话里只要主要逻辑关系和事实正确,那即便存在着小错,也不太会影响整个观点的合理性。

    除了这些,你还能发现自己思维中潜伏着的其他不合理假设吗?

    References:

    Wikipedia: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Ruggiero, V.R. (1990)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谢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一定会是好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ht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