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招待了来上海出差的大学同学娜娜。惊叹于她的礼仪与情商。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热衷于出差上海时住在同学好友家里而不是酒店。至少迄今五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与惯例不同,但是的的确确增进了交流。
说回娜娜同学的礼仪与情商。首先她不想给他人添麻烦,所以会恰当拒绝不恰当的礼待。其次,她很擅长人际往来。她给我儿子带的乐高礼物,估计能让小家伙开心一整个寒假。她进到我家,首先寻找着这个屋子里的长者——我爸,要跟老人家打招呼。晚上临睡前问起要不要把电暖气放我爸房间。又确认自己房间电暖气要不要在睡前关闭。次日出去吃早点时问起我爸起床没有,出门前有没有跟我爸说一声,早饭给我爸打包回来的虾仁鲜肉馄饨颇得各方心意(虽然是我点的单)。临走时还特意到我爸房间道别。还有很多很多可圈可点,不再一一列举。所有这些事无巨细的言行,看似平常,但若换做是我,很难做到,甚至想不到要去这样做。最后她坚持要自己打车去机场,从乘地铁到打车快速调整方案,原则就是自己搞定不麻烦人。到了机场给我发来信息,上飞机前又在群里通告同学们。礼仪非常完美。
所谓习惯,就是不用费力就可以自动完成的行为。所有这些林林总总,要我全部做到,那我会很花精力,把正事全部搁在一边也未必能把这些“琐事”一一做到位。而这些“琐事”恰恰显示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再说说我的二姐。这不是我第一次写她。早在2000年我读研一时,一次英语写作课作业,我就写的我的二姐,这位神奇的凤凰女。
这次写写初六在二姐家给爸爸过生日的情形。初四二姐来串门拜年时提醒我初六带爸爸去她家吃饭。初六11:30给我视频和发信息,说饭菜蛋糕都妥了,叫我出发,不用带东西,我和爸爸人到就行。到了二姐家后,她说小区门卫让进来呀,看来不拦外牌车的(新型肺炎传染病爆发期,各社区监管非常严,要求一天一次上报个人和家人信息),然后就忙着生日蛋糕点蜡烛,许愿,拍照,吃长寿面……饭后,先后跟大姐,妈妈,二哥,大哥,还有三伯,堂弟一一视频。互相聊聊家人孩子的情况。临走,给我家孩子拿了书,给小谢打包了蛋糕,给爸爸拿了冬衣,送到楼下……她总是能够给每个人提供非常恰当的东西,而且快速地从存放处找出这些东西,小到某一本书,某一个微波炉玻璃饭盒,大到电子商城里老人的特大号冬衣、智能手机……另一方面,她总能把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小时候的同学这些亲戚朋友联络起来……大爷家孙女,老妈同事的儿子,老爸同事的女儿,前嫂子带走养大的女儿,老家的大妗,高中的同学……
好啦,不多写了,那么多陌生的亲戚,如果视频的话,我除了尬聊就是打哈哈,甚至和亲兄弟姐妹和爸妈,我也很少联络。一个字——烦。
二姐和娜娜,她们的神功是哪里来的呀?
我的一个领导曾经说过,意识到了,也就快了。我意识到了我和二姐与娜娜的差距了,是不是缩小这个差距的日子也快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