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植物,看懂了名字,就读懂了它的前世今生。
无患子就是最具代表的那种。
李时珍曾记载:“黄时肥如油炸之形,味辛气䐈且硬。其蒂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实中一核,坚黑似肥皂荚之核,而正圆如珠。壳中有仁如榛子仁,亦辛䐈,可炒食。十月采实,煮熟去核,捣和麦面或豆面作澡药,去垢同于肥皂,用洗真珠甚妙。”
圆鼓鼓的绿、皱巴巴的棕我第一次知道无患子具备清洁的功用,是一位野外生存教练告诉我的。
上半年四月的一天,因荒野求生的项目上山踩点,那天早晨小雨还微蒙蒙的,我们一行在下马坊地铁站集合后,穿过一片住宅区,就到了石块铺成的山脚。很平缓的山坡,体力消耗不大,倒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赏花观草上。如果说自己徒步,可能还会稍有无趣,那么跟着户外教练巡山,从来都不会觉得无聊,尤其是遇到这位颇精通中药的小D教练。
山间小路, 新雨后清新无人品尝刚发芽的花椒树叶、从朽木上摘野生木耳、仔细端详路边的曼妙野花,神农尝百草一般时而味道难耐龇牙咧嘴的一行。走着走着,小D突然停下俯身弯腰,捡了几个皱巴巴灰乎乎的果子,便好奇一问,教练说叫无患子可以洗手。好奇之余,不以为然,觉得可能是在诈唬我。(毕竟博学的户外老师们,总有一些让我招架不住的小技俩,面对大自然,他们喜欢拿新手的稚嫩无知逗乐。)
走过大路、穿过树林,下了主路往野草丛中的小道走过去,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小D先一步走过去,找了一块相对稳固的石头站定,蹲下来,用溪水打湿手之后,先是用指甲抠无患子已经皱巴坚硬的果皮,然后掌心揉搓,按捺不住好奇,我凑过去一看,真是有丰富的泡泡!对于日常习惯于意识到只有化工合成的洗涤用品才能出泡泡而言,这一幕让我极为惊讶,种涌上心头的欢喜难以言表,林间、溪边,取之自然再经过溪水划过指尖回归自然的自然而然。
曲水流觞,戏无患子那一幕,让我觉得,一个粗犷大汉,溪边垂首,竟也能如此之美。
后来在开展自然课程时,也会遇到无患子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果子,而一旦周边有无患子,定会把它编排进课程,孩子们也是对这个特邀嘉宾的到来极为欢喜,兜着一包、装着一瓶、塞满一口袋回去的更是成了孩子们的标配。有些孩子边捡果子边央求着妈妈让他多捡一会儿,“妈妈接下来,咱家不用买洗衣液了,都用无患子!”妈妈还笑着打趣,“你真是勤俭持家!”
没有带容器的孩子,把无患子放在妈妈阳伞里每每此时,我就慈母笑着,想着每位自然教育从业者都信奉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无患子,就像撬开孩子对自然热爱与好奇心的开瓶器。
两位沉浸在无患子里的仙女我们从不怀疑大自然的力量,可是单纯的走近,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顾虑和替代性选择,游乐场?电影院?或是任何一个可以葛优躺吹空调的空间。或是即便走近自然,盯着手机,很难全身心的与自然互动,便更做不到徜徉天地了。
但是,又很难,在这样已经被短视频、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时代,我们很难纯粹。
久在樊笼里,难得返自然。
正因如此,一旦得空了机会,就要好好乐一乐呀
如果能寻觅到身边的无患子,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洗涤液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