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孩子,十一个怕打针”,这句话是一位当护士的朋友跟我说起的。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你去到儿科门诊,随时可以听到因为害怕打针而哇哇大哭的声音。
打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恐惧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总会遇到一些让他们感到恐惧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疏导孩子的恐惧心理呢!
在教育专家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提到: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从而把痛苦降到最低。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4条建议,来帮助孩子正确承受痛苦,克服恐惧心理。
01.家长要平静自若
面对孩子感到恐惧的事,家长必须保持平静自若,不能表现出焦虑。否则孩子会因为你的焦虑情绪,让TA感到更害怕。
女儿两岁时得了肺炎,高烧40℃。我和她爸爸着急极了,甚至连给她治疗的医生护士,也表现出很吃惊的神色来。
在办理住院时,护士要抽血化验,五个护士摁住她,也无法抽到血。她惊恐地胡乱挥舞手脚,嘴里大喊大叫。
可见,父母的自乱阵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02.提前解释原因
尹建莉在对待带女儿去打针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
她会提前告诉女儿,打针是为了治病,病好了就不会难受,就可以愉快地玩耍。
小孩子都很聪明,跟TA说清楚事实,事情会更好办。
03.不过分夸大或缩小
“妈妈,打针疼吗?”
“不疼,不疼,就像蚊子叮一样罢了。”
以上对话,你有没有经历过呢?
其实,说打针不疼,或者是像蚊子叮一下那样,那都是骗孩子的。这是把事实缩小了。
当然,把事实往夸大了去说,也不行,那会把孩子吓到的。
所以,面对孩子恐惧的事情,我们不要过分夸大或者缩小,按事实去跟孩子解释一下就行。
04.激发孩子的勇气
我家孩子三岁就开始不怕吃药打针了。带她去看病,也不再害怕看到医生护士了。医生护士都夸她乖宝宝。
有谁知道,在她两岁的时候,五个护士也摁不住她呢。
这得益于我平时对她的勇气的培养。
比如,买东西时,我会让孩子负责付钱买;看医生时,我会鼓励她主动向医生护士打招呼等等。久而久之,她的胆子就变大了。
马克.李维说:“人要学会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会成长。”
是呀,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承受痛苦,克服恐惧,才能够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