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书,闭着眼睛买的。从十几年前看他的第一本《痛并快乐着》开始,就对这个瘦瘦的主持人充满了信任。
白岩松著/访谈他说他信那些大词儿,也信新闻这个行业,如果有一天不信了,就不会做了。我呢?我也信那些大词儿,而我还相信,一个行业、一个国家要吸引那些精英,去到这个行当、为这个国家发声,这个行业/国家才有希望。理性,比冲动难很多倍,也要重要很多倍。
这本书是白岩松历年演讲的一个合集,每篇后面有他自己的一个读后感,是为每篇演讲做的注解。白岩松自己否认这是“演讲”,说自己不过是在“说话”,他更认为这是自传,是自己历年思考的文字呈现。
写书、说话、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此时此刻我受到了这样的触动,于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闲”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
现在还记得我刚拿起这本书时的状态:坐在车上,一边看书,一边盘算着可以花多久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结果就看到了这一篇文章——心一下就被击中。
曾经见过类似的调侃:你哪里是在看书?你只是想把它看完。
不可否认,我享受读书的快乐,那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或是看着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知识尽在掌握。然而,也有很多时候,就像完成任务一样看一本书、写一篇笔记。看完写完,认知也就卸载了。
在多抓鱼闲逛的时候,看到《罗马人的故事精编版》,立即入手。都说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写的好,可是15卷本的书,一直没有勇气买来看。居然有精编版……不过,看完序言和前面的几页插画,我就明白,书的正文是不会再翻开来看了。
1年1本:盐野写作的桌子一本书之所以经典,绝非因为情节。那些市面上经典名著的缩写版、精编版填补的是读者的虚荣,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观者的胃口。
看书如此,生活也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急急忙忙,很少有“闲”。如果说忙碌是一种病,我确实经常犯病。可是看看身边,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之外也“悠闲”的生活?
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就会有这样急匆匆的状态。我们表面上看是为财务自由、物质压力,是为小孩的前途、自己的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实际上我们只是不自信。
我们具备使自己幸福快乐的一切能力,缺的是静待花开的耐心。
“你相信什么?”
到9月份,女儿就要去读小学了。上个星期天参加了小学开放日的活动。看宣传片的时候,莫名的有一种感动。
我知道很多人都已经不再相信那些大词儿。感动了中国也无法感动他们——他们说市场经济泥沙俱下,他们说身边或者媒体报道中的负面新闻伤了他们的心,他们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什么都做得出来,他们说信仰、正义、美德……都是编出来骗小孩子的。
然而,你相信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你看到丑陋、看到争名夺利,认为世界就是如此,那么你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看到希望、阳光,看到世界向上向善向美,并且相信,那么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依然很多不顺利,但充满希望砥砺前行。
书中讲到了医患关系,白岩松说他为医生发声,不是为医生而已,为的其实是自己。如果一个社会对医生持怀疑、打压的态度,那么便没有人愿意或说敢投入到这个行业,最终受害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
佛说,施比受有福。
善良不仅是高尚的品德,更是智慧的选择。理性的看待世界,相信这世界上的真善美,才有幸福可言。
“未来”
“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的言论一度席卷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火一次。
可在我看来,固化的从来都是人的头脑。如果不进取、不学习、随波逐流,固化在现有的阶层,或是跌入更低的阶层也不奇怪。可若是积极迎接挑战、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每天都比昨天聪明一点,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纵使不能跃入财富的顶层,过上想要的生活还是可能的。
你得相信靠自己也有未来。
最幸福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总有一个踮起脚能够着的目标,吸引你踏踏实实始终朝前走。
如果任凭如何努力,也达不成想要的目标,那当然不幸福。可如果毫不费力就得到想要的,也很快会陷入没有追求的虚无状态。前者并不多见,后者却慢慢地向我们靠拢。
学习、思考、努力工作当然辛苦,所以很多人工作应付了事、能交差就行,闲下来就玩游戏/刷剧——看看办公室里有多少人拿着手机放不下,就知道了。曾听一个朋友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太没有责任心,因为“没有压力啊”。
没有压力,甚至也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失去的恐惧,也没有了努力付出的心流体验和达成目标那一刻的满足。
困在当下。
所以,舒服的日子别过太久,给自己来点挑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