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成绩揭晓日,”志愿填报”成了我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招生之友》那叫做一个厚啊,密密麻麻蝌蚪般的字体,直看得我眼花缭乱。关键是这字小事不小的书,你看时还不能有丝毫懈怠之心。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理解对方
不知是该为孩的选择笃定而欣慰呢,还是该为自己的谨小慎微而无语呢?总之是这爷俩本“密谋”已久,孩也早在高考前就已敲定的事,到我这又是各种不放心了,一再提议让老公引导孩子做个市场调研啥的,以增强对该专业的好感度。
这要在以往,老公肯定会不耐烦地说“我们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言外之意你别操这闲心了),那我肯定会怪他说话语气重,然后他再争辩......最后结论一定是”他怪我听别人的,不信他的”;”我怨他不详细说明,以至于他心知肚明,我胸中无数”,结果不欢而散。
很多人都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听从别人的意见,又特在意他人的看法。
与往常不同,老公说完此句又附加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你若不放心就再调研调研”。我一听这语言升级了呀,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赶紧开启互捧模式“可以啊,这话说的就让人听着舒服多了......”。虽没言语,但面上那难掩的兴奋足以说明一切。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
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真是的。老公被我这一赞美产生了表达的动力,也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和表现欲。
搞定志愿填报一事后,三人惯例出外骑行兜风,顺带测个核酸。正当我和儿子低头翻核酸码时,排在后面的老公来句“这边纷至沓来,那边翘首以盼”。“我顺势看向对面核检窗口,还真是!那姑娘时刻准备着的工作姿态完美诠释了“翘首以盼”四字的蕴涵。”老爸今天脑洞大开啊,妙语连珠的,果然是愉悦诞生智慧”,孩戏谑道。“唉!臭小子就会花椒我”,尬并快乐着。
不做当下好氛围的破坏者,要变成幸福愉快氛围的最大制造者
行至大排档,又管住不了嘴,想起刚给自己定下的硬性要求,果断封口。说罢又觉得有点扫兴(一直以来都是三人同步调)。于是改口“要两份吧,我中午吃多了,这会不饿,不过可想和你们喝杯酒(孩和我只喝菠萝啤)”,“那你意思是点份麻辣烫(我的最爱)?”“不用我意思,点你想吃的就行,我随着你吃两口”......
骑行回来,”你们先上去,我去给妈妈买个西瓜” ”真当成宝了?”孩调侃道。“必须滴”!说着十指相扣拉起了我的手。“好吧,我就不当灯泡了”......
院长一再告诫我们:一个人的真正成长是从优化语言开始。好好说话,心里舒服......没想到语言的魅力会这么大。
时刻警醒自己:你的心理成长,有很大进步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真诚地讲出赞美的话,尤其是对亲人的赞美,大抵是因为没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求可以赞美的角度吧。
我想这和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与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就比如我,习惯性思维是做对了、做好了就无需再提了,倒是做的欠妥和不足之处需要指出并改进。却忽视了孩子(家人)需要通过我们的鼓励和肯定,来强化正面认知,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是病,得治!
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