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黑格尔
人们会随着意识存在的时间长短(记忆),而产生对当下的物理世界时间的压缩错觉反应。
生理时间与物理时间存在的差异,很可能就是熵增与熵减博弈中的的感应方差(猜想:这很可能就是“熵增”时间与“熵减”时间的博弈,在“熵减”衰变下所产生的“熵增”时间的扩容所致。生命是个悖论体,因为生命体意识存在是属于熵减变量的,而作为意识的载体身躯又是属于熵增变量的。)
在心理学上对不同年龄段这个时间错觉有过这样一个猜测,即:
V₁=V₀×√(n-k)或 S₁=S₀/√(n-k)
(其中:V₁为意识感应时间速率;V₀为物理世界时间速率;S₁为意识感应时间间距;S₀为物理世界时间间距;√为数学平凡根符号;n为年龄;k为生命生理周期成熟系数)
上述公式里,关于生命生理周期成熟系数k的取值,存在两个参考变量:
a,婴幼儿第一次出现时间感知年龄(即知道昨天、今天、明天差异);
b,第一次生理发育年龄。
当n<k,会得到负虚数值,k取值a,意味着此时的婴幼儿尚处在赤子阶段,因此,他能看到和感受到正常人不能感知到的负向时空里东西(上古之人把赤子称作神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k取值b,意味着此时的少年由赤子的神在,正在向人在过度,因此,在此期间,发生的梦境里也会经常出现负向时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逐步取代了神在,负向时空逐渐被正向时空所更替,此时的梦境基本上都是现实中的场景整顿的在线反映。
就一般而言,k的取值通常是以第一次发育年龄为准。
另,从S₁=S₀/√(n-k)这个公式里,我们可以反向推得这样一种现象:即年轻人的意识感应时空,要远大于年老人的意识感应时空。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许多的发明创造(包括思想理论建立)都是年轻人专项的缘故(意识感应时空愈大,说明可提供感应、创造发明的几率愈大)。亦即是说,随着人们年岁的增长,“人在”的认知感应更加广博,但“神在”的感应却在远去。
说明,知识包括它的作用也是一个悖论体——知识,它之所以能成为知识被汇编,是它已经是过去完成式的表达或证明。
用过去的发生去解构未来,看起来似乎挺在理,好像也应该存在着某种关联使之连续下去,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事实上,“因果律”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常常是发生之后反向总结的表达,即由“果”寻求一个“因”来作为它的支撑。
不做经验知识的奴隶。
存在是混沌的,发生也是混沌的。只是人们心有不甘,想要从中获得自身解放而安全一颗心,于是就创造出了一个美丽的假说——(佛言)环相扣,作为精神可以寄托的补偿。
我们都是时空里不确定下的确定发生。这就是事实。
记:总想对这个公式再多做些诠释,但又觉举例都是多余。今日之续,只是想对负虚数时间做一个可能存在的补充说明,多少带有一些玄论在里面,倘若你用前世观去理解负虚数时间存在的话。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