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玩泥巴,有的人,在小时候就已经在火车旁卖小人书了。
这个人叫张磊,高瓴资本的创始人。他的父母没对他做了什么特别的教育。也就是普通的双职工,平时工作也忙的很。每到上班,就把他丢到亲戚工作的图书馆待一天,放任自由。他就没事看看书,去游山玩水,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慢慢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思维触导行为的能力。
父母的能教给小孩的很有限,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是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
教育也是需要格局的,那么多人跟风去报班,培优,这些当然也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这才是原始驱动力。
而不是家长希望他们参加什么兴趣班。这是一种底层的学习能力。
很多家长人云亦云,看见大多数孩子都去学这学那,生怕孩子落后,于是也去给孩子报各种班,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深度思考,学会去甄别哪些是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我有一种感悟,就是小时候我们错过了太多学习的机会。都在混沌中度过了。
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也是自己没真正走出去。
回想起自己的幼年,都是自己在瞎捣鼓,瞎玩,也没有父母引导去关注很重要的领域。比如经济,政治,历史,数学。很狭隘地理解这些学科。把它当作考试的工具。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它们的边界。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真正应该去做的。
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学习学校的这些学科的同时,引导他多阅读课外书,告诉他学校学的这些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还有其他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没有被发掘。然后把学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寒暑假,就要去做一些社会实践。
小时侯的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了。父母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我是按照他们给我规划的生活去行进。对自己怎样生活没有主见,甚至,到我大二暑假,去找个实习,内心都感觉害怕。现在想想其实很可悲。
“学以致用”—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在我孩童时期,经历得太少。
家长们最喜欢秉承的理念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其实真正的起跑线,应该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就养成了自己不断更新自己认知的能力,然后通过不断的知识迭代,如滚雪球一般,直至长大后,也就领先众人了,也就牛逼了。
你看现在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在孩童时期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思考。
而且不打破他的思想,一定不要破坏他对世界的好奇心,拥有一颗好奇心太重要了,这也是一个人能为世界带来什么的原始驱动力。
有了孩子,是一个人可以获得成长的契机。
在我有孩子之前,是个浑浑噩噩,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玩玩手游,和老婆周末吃吃美食,就觉得这日子还不赖,对生活和工作也没有太大追求。知足常乐,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当得知老婆怀孕时,我内心充满喜悦的同时,还夹杂着焦虑,我能做好一个合格的父亲吗?我能带给孩子什么?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带着这些问题,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生怕自己准备不足,给孩子留下阴影。
孩子出生后,我却发现之前读的书并没起太大作用,依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各种崩溃。
后来,我发现育儿的问题是源源不断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遇到问题,去想办法解决,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陪伴着孩子一同成长。
有孩子的这半年,我感觉自己成长飞快,是一种心智上的改变,很难形容。
我总结出一点,新晋家长一定不要错过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因为你的每一次陪伴,对于你和孩子,都是岁月留给你们宝贵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