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读后感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读后感

作者: 阿科立裁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20:15 被阅读0次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这个开头真的很好,作者用很精妙的语言道出东北人饮食喜好。

一直生长南方的人们,如果不是去北方旅游,是根本不知道北方饮食习惯,但是从迟子健的文章中可以了解关于东北食的一切。

比如说:由于东北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的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三分。

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色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从上面这段话作者,使用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和感官描写,如"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寒冷都被赶走了三分,这样的描述增强了读者对食物的形象感受。

尽管文章提到了故乡的寒冷和缺乏新鲜蔬菜的困境,但整篇文章传递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氛围。通过炖菜和热粥,人们能够驱走寒冷,享受美食带来的滋味。这种情感的传达增加了读者对故乡食物文化的共鸣和情感联系。

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我们那里一进腊月,女人们就开始忙年了。她们会每天发上一块大面团,花样翻新地蒸年干粮,什么馒头、豆包、糖三角、花卷、枣山,蒸好了就放到外面冻上,然后收到空面袋里,堆置在仓房,正月时随吃随取。除了蒸年干粮,腊月还要宰猪。宰猪就是男人们的事情了。谁家宰猪,那天就是谁家的节日。餐桌上少不了要有蒜泥血肠、大骨棒炖干豆角、酸菜白肉等令人胃口大开的菜。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节前的忙碌场景,展现了不同性别在节日准备中的分工与合作。女人们忙着蒸年干粮,制作各种美味的食物,而宰猪则成为了男人们的责任,宰猪的那一天成为家庭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成为了一年中人们辛勤劳动的汇聚点,人们在温馨和睦的氛围中享受着美食。

相关文章

  • 迟子建的文学的故乡

    看《文学的故乡》迟子建 看迟子建这一集,是最没有那种仰视感的。迟子建就像一个邻家姐姐,在屋子里摆上各种漂亮的花儿,...

  • 故乡的月饼,迟子建

    中秋节是一定要吃月饼的。那时商店卖的月饼只有一种,馅是用青红丝、花生仁、核桃仁以及白糖调和而成的,类似于现在的五仁...

  • 迟子建的文学故乡

    01 阅读《评课到底评什么》P43—50 收获:一切的文本,一切的人,都具有内在的、也许是强烈的人文特性,而这一点...

  • 迟子建的文笔真的绝了,真后悔现在才读到

    书名:“迟子建散文典藏”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迟子建 类型:文学、经典 ~~~~~~~~~~ 关于迟子建...

  • 2020-02-15

    迟子建的回忆太过美好,关于故乡,关于父亲,所以因着这种不舍,用文字永远地记录下来。

  •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迟子建

    迟子建,生于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的小村子,我却莫名地羡慕。生于江淮大地的我,真的找不出极富特色的名片来,前几...

  • 迟子建《爱人》

    爱人是两粒团聚在人间的尘埃,让家升起烟火; 爱人是两片汇集在天边的流云,共穿一件彩衣; 爱人是两朵并蒂的莲花,...

  • 迟子建―泥泞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

  • 泥泞(迟子建)

    引导语: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迟子...

  •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迟子建:《故乡的吃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th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