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那家公司,张小非做了很多的准备。甚至可以说,研究生三年,就是为这份工作而准备的。他踌躇满志,势在必得。
在整个行业,张小非都算是顶尖的人才,在行业认可的专业期刊上,已经发表了三篇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他这个年龄的学生里,举目望去,全国也不超过三个人。
所以,当张小非把简历寄给德意公司后,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坐等对方提供的优渥工作环境和极具诱惑的薪资。
当然,张小非也认为,自己唯一遇到的障碍就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可是其他同届的研究生应该也不具备,因而虽然是一个阻碍,但却是把大家都卡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简历寄出后,就如石沉大海,让张小非有点坐不住,凭借他良好的专业水平,遇到如此的怠慢,似乎说不过去。
他本想给德意公司的人事部打个电话,可一想,毕竟不愿意表现得过于主动,那样会让自己掉了架了,于是忍住性子,想再等等 。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一个月过去了,德意公司从来没有打过一个电话,也没有回复一封信件。
张小非心里不仅有了懊悔,甚至有了懊恨。一是为了自己的选择,二是为了德意公司的态度。
他很想追究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结果。就算是拒绝,做为世界五百强的公司,起码也应该礼貌性的写一封语意平缓的拒绝信。
张小非先是写信询问,为什么德意公司没有给出具体的回复,到底是拒绝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信写过去,依然石沉大海,对方没有回复任何消息。张小非又不得不打电话,到人事部招聘部门,询问究竟。
接电话的原本是一位普通职员,听到张小非自报家门后,就请张小非等一下,接着把电话转给了德意公司的人事总监。
总监是一个外国人,他起初用英文和张小非交流,后来又开始用中文和他说话。虽然他的中文有一点点口音,但是很明显,他的中文水平是相当高。
人事总监先是有点意外,对于张小非能够亲自打电话来询问应聘一事露出一点喜悦:“张先生,我对您打电话过来询问应聘的事情感到有点意外。据我了解的情况,您应该是一个对自己很自信的人”。
张小非听他这么一说,倒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的确,按照他的性格,应该不会主动来打这个电话的,只是心里认为“不应该”,所以他就坦言:“我很想知道,德意公司收到我的简历后,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做为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却在招聘这件事上,显得如此不专业,甚至连一封拒绝信都不肯发?”
人事总监听出了张小非语气中的不满,似乎正是他想要的。“张先生,您为什么认为我们一定要对这件事有个答案呢?”
张小非听了人事经理语气中的那么一点点揶揄,按着他的个性,其实应该是挂电话的时候了。
但是人事经理马上对此做了道歉:“对不起,张先生,坦白得说,在未接到总经理的指示前,我是不能对您进行回复的。
正因为张先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总经理才决定要亲自告诉您他的决定!” 放下电话的第三天,张小非接到了德意公司总经理的电话,电话里他明确拒绝了张小非,他给了几条理由。
在电话最后,他把张小非推荐给了自己最好的一个朋友,而那个朋友正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你应该走一条不寻常的路,而不是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
张小非的公司明天就要在纽交所上市,此刻他想起那位促成他进入创业的那位老朋友,德意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默里斯爵士,心里还是忍不住感慨,十二年过去了,他一直想对他说一声谢谢,而今天,也许是把它写出来最好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