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墓葬,尤其是达官显贵死后更是把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珍贵器具放进自己的墓穴中。
古人墓葬习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说“事死如事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希望人死后仍能享受生前般的富贵生活。
况且在古人眼里看来死后也有一个世界,能不能在死后的世界过得好,除了佛家说的在生前多行善积德之外,大多数人都觉得陪葬品越多越奢华才是硬道理。
由此无论是大官贵族还是平民老百姓,都花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修墓造坟,大量贵重器物厚葬入土,为死者虚设阴间安乐之景。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古代办一场葬礼要花费很多钱财甚至还有人为此倾家荡产,这可不是夸张而是的确存在。
一场葬礼除了打造棺材、请和尚念经还有宴请前来吊唁的宾客之外,更大的花费还是在这些奢华的陪葬品上。
具体可以参考《红楼梦》里秦可卿死时贾珍说要大办的场景,那可是流水的银子花出去的。
再来说回陪葬物品,除了死者生前喜爱的奇珍异宝之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要活着享乐,首先离不开就是粮食。
所以在墓葬习俗中让逝者安乐最具象征意义的器物就是谷仓。像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三国吴时期的青釉堆塑楼阁人物鸟兽谷仓罐。
也是这类的典型代表。所以说为逝者在坟墓中陪葬谷仓,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能谷仓的样式、风格会随着朝代和文化习俗而产生变化,但希望逝者享受富足衣食无忧的愿望都是相同的。
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件元朝时期青花釉里红瓷仓也是墓穴中发现的谷仓罐。
红瓷仓为重檎庑殿顶楼阁式仿木结构建筑,通高29cm、长度有20cm,宽度达10.3cm。
面三间,中间开,次间较窄,深为三进,中跨较大,前后较小。有8柱,中间主柱j较粗,两边侧柱较细。
楼阁分为两层,底层正中间为瓷仓的正门,可以看见门旁还站着两个卫士,手执棍棒。
在门的两侧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禾黍丰而仓廪实”,下联是“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是“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
而在正门的背面写着墓主人凌氏的墓志铭。
从墓志铭来看这位凌氏夫人应该是生在富贵之家,死于元戊寅年也就是1388年。
在凌夫人死后家人不惜重金打造了这件精美的瓷仓希望她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
在庑殿屋顶正脊两端还各有一兽,蹲坐姿,面面向外,张大嘴,披毛,一身身威严之气。一朵莲花落于正脊中间,复座,圆苞蕊。
侧例旁屋顶斜出三面,上置莲花座顶。整个建筑屋面瓦脊、水沟分明,莲瓣瓦当,尖高出,瓦脊上端加饰大珠。
所有垂脊之上均有卷云飘浮,脊角凌空起粗,下置卷云角枨。
可见这件瓷器造型有多复杂,纹饰多样繁复,打造这件瓷器一定耗费了工匠们不少的精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阁楼的二层像是一个大戏台,分为前、后楼。前楼大厅高大座椅上,主人正在饶有兴趣的看戏,两侧还站着几个侍女。
舞台的中央有两个女子翩翩起舞。后排四个女子则在演奏乐器。弹柳琴的,拍腰鼓的,吹箫的,吹笛的,似乎正在演奏一首名曲。
因为其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且对研究当时社会文化习俗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这件文物也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