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婚姻的结束,让他看见原生家庭的痛苦;
一段婚姻的重启,让他开始与原生家庭拥抱;
有时,就是那么一点距离和空间,不再扼住喉咙,就得到喘息,从而得到新生。
写给《三十而已》陈屿们
赶上《三十而已》的最后,写写一个让我特别感慨的角色陈屿。
一个30岁+的男人,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整个人给人一种沉重的没有活力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环境带给他的这种厚重感呢?
一段婚姻关系的结束,结束有时也是一种开始。
在电视里一闪而过陈屿的童年记忆:妈妈永远不管不顾,弟弟幼小无知,他年幼就扛起了这个家。
原生家庭怎样影响着他?
面对甩手的妈妈,傻乐呵的弟弟,他稚嫩的肩膀过早的背负着整个家庭,因为责任,让他摇摇欲坠,疲惫不堪。他想狠狠的甩开,甩的越远越好,可是怎么撇得清呢?亲情一直在,责任一直在。于是他累,身体累,心里更累,累得像一个迟暮之年的人,累得没有任何生机。此时,外表就是心理最好的呈现。
这个家庭,因为责任,一直存在;但也因为责任,让他不堪其重。
他组建了新生家庭,在这段婚姻关系中,有一个人走进了他的空间。这是近距离,也是责任感。这种近距离让他窒息,这种责任感让他触到了熟悉的感觉,责任感带给他的惴惴不安和无法喘息,就像命运扼住了他的喉咙,无法呼吸,几近窒息。所以他要逃离,他要想尽办法的逃离。
他不自觉的把自己的童年模式投射到他的新生家庭中。在他的婚姻关系中,他认为他背负了这个家庭的所有,他觉得他的妻子钟晓芹就是他的弟弟,不懂事,是包袱和累赘。因为责任,是家人甩不开,因为责任,更容易心累,只看到累。这样一种自动带入的模式,让他根本没有办法抽身出来,看看他的妻子,其实不是他的弟弟,其实也有闪光点,当然他心里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她能够独立,能够帮他分担,做他的避风港。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这段婚姻就笼罩着一层沉沉的面纱,无力揭开,无法看到,不能承受。
当然追剧的亲们咆哮着,直男癌,解释啊,跟老婆沟通呀,说一句会死吗?是的,对陈屿来说,就是会死,在他的世界里,他已经累得即将窒息,动弹不得。不过这里我要补一句,陈屿其实也在这种窒息中感受到了熟悉,熟悉的童年是痛,但熟悉的记忆里,这也是捕捉到的安全感,所以他其实也不想动弹。
一段好的婚姻本来就是要相互滋养。他的妻子钟晓芹本来就未“断奶”,更不用说给他提供滋养的能量。
于是一段婚姻在“我需要你懂我”“我需要你的救赎”这两种相互消耗的诉求中走向了枯竭和破灭。
在陈屿的心里,他以为,他结束了这段婚姻关系就是给他不堪其重的童年模式一个很好的交代,他以为他这样就解脱了。
他错了,他没想到他会不知所措,他会失落不安,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内心的空洞缺。
是的,一段婚姻关系的结束,有一个人走出了他的空间,走出了他的安全边界,这种距离感,终于不再那么窒息,终于可以喘息,也终于有了安全感。找回安全感,他不自觉的尝试着正视自己的婚姻,他才开始真正的正视原生家庭的痛苦,以前是逃避,是不可触碰,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的静下来看的见,看见那个内在的小孩,委屈又勇敢,疲惫又温暖。
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看见,即是爱。
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看见,就是一切的开始。
如果说,一段婚姻的结束,让他看到原生家庭的痛苦;
那么,一段婚姻的重启,让他开始与原生家庭拥抱。
陈屿终于意识到,婚姻是另一个关系的新生,新生家庭虽然也要承担责任,但这种责任也是一种新的开始,它不是原生家庭的责任的延续。一旦重新审视到这个区别,就不会再轻而易举的把原生家庭的模式投射到新生家庭中,就会更容易坦然的面对新生家庭的责任和碰到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在新生家庭中的责任担当,让他感受到了,责任让他的妻子开心,这带给他莫大的快乐和幸福,让他知道原来责任也是美好的,这种美好,让他带到了他自己原生家庭的过往。于是他终于学会了拥抱了那个内在小孩,他对原生家庭痛苦的纠结和执着,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终于慢慢的在他的心中开了花,有了生机和光芒,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慢慢的与自己和解。
所以电视剧的结尾,陈屿摘掉了厚重的黑框眼镜,其实这也是一种隐喻,意味着他与过去原生家庭的沉重作了告别,他终于有了新生,有着30的激情和热情。
任何关系中,当发觉自己一遍遍地在其中打转,找不到出口时,不如尝试给这段关系先按下暂停键,给自己喘口气,给自己多点空间。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中,获得的安全感,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反复察觉,看到自己。
也许,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看到的自己,最终,照亮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