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庸俗的道理,请远离语文课堂――兼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庸俗的道理,请远离语文课堂――兼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作者: 阿尔戈水手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08:52 被阅读0次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工具论”和“人文论”之争已持续多年,虽然11版新课标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各打五十大板,但是这并不代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做到了相辅相成。虽然课标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但是这一纲领性的指导在教学内容繁杂、教学个体差异较大的课堂上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还要看教者是否以人性化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切勿使教学落入庸俗的窠臼,使小市民式的思维进入课堂。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大部分教者都会关注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同情、盗火时的机智勇敢、受罚时的坚贞不屈。尤其是第三条,很多教师都动用各种手段,如播放电闪雷鸣的音效,从各种语言细节品读普罗米修斯受罚的痛苦,借此领悟他为了人类的幸福勇于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起初我也是重蹈覆辙,认为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内容,则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只有十来岁的孩子面前,这样的渲染与强化是否合适?在着力展现、感受残忍与血腥的同时,谁来为孩子遭受的恐惧和心灵的戕害负责?在残忍与正义之间,一定要强化残忍才能衬托正义吗?我以为,这其中并不具备必然的逻辑关系。

    当大多数人都在沉迷于用受难来歌颂英雄的时候,却极少有人能够想到孩子们咀嚼这种祸难的感觉是多么苦涩。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反复渲染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时候,让孩子不断地感受这种恐怖的时候,是不是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勇敢地为民造福,就会受到惩罚?而且创造的幸福越大,受的苦难就越多?如果这种简单、冷酷、无情的想法在学生心中扎根,这责任你我负得起吗?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哪里?所谓的人文关怀又应当怎样从庞大的纲领溶解到课文中去?我想,闫学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范例,那就是切实关注课堂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在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忍、高尚与卑鄙发生冲突的时候,更要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自己的教学是否传达了某种不健康的价值观?语文课堂教学要扎实地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更要把蕴含在文本内部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传达给学生。否则,接受知识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庸俗道理,这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课堂。

    遗憾的是,这种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并未走远,再比如“恶人就应该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不翻身”这种冷酷、庸俗、简单的教学倾向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客。如一提到《九色鹿》中的调达,就是卑鄙小人,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将怒气完全撒在调达上,认为其该千刀万剐;再如提到《我的叔叔于勒》的菲利普夫妇不接受于勒,就是势利小人、人格卑微,鄙视、斥责他们。但实际上呢?只是因为人物的行为就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恶人”,或者直接将其一棍子打死,也不给学生与之对话、帮其改错的机会,这如何称得上是“人文关怀”?如果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坏人就是简单的坏人,就应该不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是你我愿意看到的吗?

    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随波逐浪,如薛法根老师在《九色鹿》的教学中,不仅深入体会了调达的背信弃义之举,让学生领会到了这个人物背信弃义的劣迹,更精心安排了让调达“忏悔”的环节,让学生与调达对话,让学生认识到调达错在何处,又应如何改正。

    生:我写的是调达。调达忏悔道:唉,我居然做出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来,真是罪过罪过。(师:罪在哪里?过在何处?)罪在见利忘义,居然出卖了救命恩人,带兵捕杀她,真的是罪大恶极!人生在世,谁没有错误呢?我今后要做个好人。(师插话:好在哪里?)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师插话:心存善念,常做善事,改过自新吧!)

    这样的教学才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在这里,调达不仅仅是一个罪行深重的人,更是一个需要被救赎的人。调达固然品行恶劣,罪大恶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应当高高在上,让灵魂肮脏这几个字成为调达的标签,将所有的怒火全部发在他的身上,甚至剥夺他改过自新的权利。不过遗憾的是,不少课堂虽然能关注到故事中人物的改过自新,但是他们的目光也只是停留在让一时糊涂的国王认识错误,没有赋予调达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否也在向我们的孩子传达这样庸俗而又冷酷的道理:坏人就应该被批判,就不应该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权利?

    虽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被提了很久,但是这个庞大的纲领在融入课堂时,仍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解读文本时不认真细致,以至于不知不觉中传达了这些庸俗的、冷酷的价值观只是这个庞大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包括我自己。希望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多引导孩子们以人性化的方式看待文本中的人物,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酷;多一点同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对话,少一点不由分说,不要让学生再受到庸俗的浸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庸俗的道理,请远离语文课堂――兼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wb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