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慈、严、教,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三字秘诀

慈、严、教,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三字秘诀

作者: 东伯利亚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07:54 被阅读0次

传统家礼对父母这一方的约束和规范要求。这主要可用“慈”“严”“教”三个字来概括“悲“数是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准则。爱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严、教能使子女成材。

慈,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父母爱子女,这是人类的天性。儒家提倡仁爱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要人们把爱自己子女的心推广开去,爱天下的孩子,可见他认为人们爱自己的亲生子女是天经地义的,根本不必怀疑。民间语用“十指连心”来比喻这种亲情,也是非常形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就更为深沉了。这种慈爱的行为,在子女幼小的时候表现得尤为充分。

严,教,是连在一起的。《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历来都十分重视家教,而且还突出一个“严”字,称为“严于家教”。北齐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其中就有《教子》篇,他主张“父子之严,不可以卿;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息慢生焉。就代表了传统社会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所谓“严父慈母”的说法也十分普遍。一般认为,母亲可以慈爱多些,父亲则必须威严。不威严就很难教育。当然,这其实也是个误区。当今不少家庭,并不强调威严,不也把子女教育得蛮好的吗?不过在我国的传统社会里,更多的人还是主张以严为主,以慈为辅的。谚语“宠子不发”“不打不成才”,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生活中,由于过分溺爱,反而影响了子女成长的例子也确实很多。

有关家教的一些细则,《礼记·内则》记载得很详尽。比如说,孩子能自己吃饭时就要教他用右手,会说话时要教他们怎么回答,男孩答“唯”,女孩答“俞”。到了6岁,教孩子识数和四方之名。7岁,男女孩坐不同席,不在一起吃饭。8岁,教他们懂得谦让,进出要跟在长者后面。9岁,教他们懂得朔望和用天干地支来记日子。10岁开始,男女分开教育,男孩出外去读书,学习礼仪;女孩则养在深间,学习妇道。男子20岁加冠,开始学习成人之礼;30岁成家;40岁以后可以出仕,做事要深思熟虑,与道相合的就听从,不合的就放弃;50岁受命为大夫,参与国政大事:70 岁告老……以上是《礼记》作者的理想,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在具体年龄的实施上历来也都不是这么刻板,这里说30岁成家,其实历史上结婚的年龄一般都是比较早的。《礼记,内则》还说女子二十面嫁,而在生活中结婚也往往早于20岁。

古代教子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日常起居、行为举止一直到琴棋书画、各种实用 技艺,都离不开教育,而古代教子的核心则在于教育子女怎样做人,也就是向他们灌输仁、义、礼、智、信,忠、孝、梯、忽这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与之相应的行为礼节。为了使得家教切实有效,传统家礼还要求做交母的以身作则,谨守礼法,给子孙后辈一个好的榜样。明袁衷《庭韩杂录》说:“《传》称:“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生而善教者也。“就很有道理。有的家庭,父母动辄打骂子女,子女看样学样,上行下效,长大以后也就性格租鲁,行为不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还记载了曾子家教的一个故事。说一次曾子的妻子要进城赶集,他家的小儿子哭若要跟去。曾子妻骗他说要杀猪烧肉给他吃,才算把儿子留在了家里,谁知道妻子回来,曾子真的把家中的猪给杀了。妻子说,这是骗骗孩子的呀。曾子却认直地对她说:“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曾子终于还是杀了猪,给孩子吃上了肉。曾子在这里所说的一番话很有道理,父母如果欺骗子女,也就是在教孩子学会欺骗,实在后患无穷。

历史上不少名人教子有方,流传着许多佳话,其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值得一提。汉刘向《列女传》卷一说,孟子小时候,家住坟墓附近,孟子常在那里玩殡的游戏,孟母毅然搬家。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又玩开了吆喝买卖的游戏,孟母还是觉得不妥,再搬。第三次搬到学堂边上,小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孟母这才放了心。该书还记载了“孟母断织”的故事。孟子日后成为大学者,闻名天下与他母亲从小就对他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此外,许多名人所撰写的“家训”,也是传统家礼中的瑰宝。近代民间广为流传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就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用来教育子女的教科书,全文仅500余字,切于实用,亲切具体,读来琅琅上口,后来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至今都还能背诵其中的一些字句,比如“黎明即起,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等,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

由于家长注重教育,更由于家庭成员世代传承、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就又形成了“家风”。家风一旦形成,往往要影响好几代人。历史上的杨家将、岳家军,就是英勇善战精忠报国的典范,满门忠勇、世代良将,一向为人们所称道。传统社会十分重视道德荣誉,一个家庭不管有多富贵,如果家风不好,仍然会遭到众人的唾弃。一个人犯了过失,社会奥论总是要将他与他的家庭联系起来,指责他的父母“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而家长对子女的过失也看得很重,会提到“败坏家风”的高度去看待,而不认为只是他个人的事。

为了保证家教的实施,许多家庭、家族又都制定了家法、家规、族规会里,家法族规曾经成为国家法律的补充,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过一定作用。同时它又有着许多弊端,许多家规、族规其实都是灭绝人性的酷制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下最神圣的感情。没有什么感情比这种感情更直挚,更无私、更伟大生育子女,抚养子女,教育子女,关心爱护子女;子女不在身边,为子女担心,子女在眼前,为子女操心。这份情怀,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但是,怎么爱,怎么与子女相处,其中还有一些礼仪讲究。

(一)既要做父母,又要做朋友

为人父母要想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而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既不能违背子女的兴趣,又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父母,不能仅仅以高高在上的长辈自居,还应该更进一步,学着做孩子们的朋友,与子女平等交流。

2000年,湖南省的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课桌,并且获得了专利权他的这项专利很快被一家教学设备厂购买,已经有大批量的产品上市。这位少年因此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并且获得了一项嘉奖。这个普通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从他很小的时候起,就给他充分的自由,不是做他的家长,而是做他的朋友,凡是跟他相关的事情,都要与他商量。有的时候,父母犯了错误,就会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上一张字条,通过书面的形式向孩子认错。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交流,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每天只会捣蛋的淘气鬼。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形成了很强的独立意识,有决断,善于思考。当那位小发明家对着电视摄像机说“我的爸爸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时,相信许多孩子一定会羡慕不已。

严格管教和平等交流,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要比训斥或者拳头更加有效,而且更容易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放弃呵斥和“棍棒”,不但不会减少孩子们对父母的尊重,相反还会提高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二)多鼓励,少批评

批评会激起逆反,而表扬和鼓励则会激发兴趣和主动。父母要想让子女认真干好某一件事,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表扬和鼓励,则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式。表扬和鼓励能够让子女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内心感到快乐。为了让孩子们做一些值得做的事情,父母可以采用“选择性鼓励”的方法对之加以引导。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你的表扬引导到少数事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会决定孩子长大后的职业一一因为许多人会积据自己从小就有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

(三)以理服人是教育子女的关键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不在子女教育方面倾注心水的父母是不称职的。有些家长面对自己调皮的孩子,常常手足无措,要么严加训斥,要么棍棒相加在新的时代,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教育孩子也要讲求以理服人。

三娘教子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明代学士薛礼外出征战,几年查无音信,家人以为他已经死去。他的两位夫人张夫人、李夫人相继改嫁。只把一个刚满五岁的小孩(二夫人所生)薛英哥甩给了三夫人王春娥。春娥女坚贞如雪,誓死不嫁。含辛茹苦抚养英哥长大成人。每日里她教给英哥四书五经,习文舞墨。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薛英哥已长到八岁,王春娥便送他到私塾读书。私塾的切都是那么新鲜,开始他学习劲头很高,但是日复一日地背书讲书,他渐渐感到枯燥无味了。有一天,尚未放学,他就偷偷溜回了家。正在织布的王春娥发现了,使问道:“你这么早回家,该不是逃学吧?”薛英哥满不在乎地说:“没有逃学,今天先生有事提前放学了。”王春娥一听,感觉不对头,转而问道:“你将今天所学的书背上一段。”薛英哥一听背书,这下可急了,他连忙说道:“三娘您让我背个开头儿,还是背个结尾呢?若从开头背起半天也背不完一篇文章,如果背个尾,一会儿就完了。”王春娥闻听此话,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大声骂道:“你这个不成器的奴才!说话间,一边用教鞭打断机头,一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看,这布是用一根根丝 织起来的,这织机是咱们谋生的工具,人的学问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你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我打断了这织布机的机头一样,成了废品。你年纪这么小就不好好读书,长大后没有才华怎么养家糊口呢?”薛英哥听着觉得言之有理,差愧地低下了头,王春娥看到薛英哥有悔错之意,接着对他说道:“先前古人哪个不是立志战名的,有志不在年高迈,无志任活百年春。秦甘罗十二岁封卿拜印,周公瑾十三岁统率三车,王摩诘十二岁高中进上,寇平仲十二岁身为翰林,牧牛童中状元L名叫李密,头悬梁锥刺股孙敬、苏秦,砍荣人读书成名是车买臣,这些人并非是天资上乘,都是由于刻苦用功才成名的!”院春的番情真意切的话,深深打动了薛英哥的心。从此后他记三娘的教诲,奋发图强,励志,求学,最终状元及第。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领悟以理教育子女的必要性。王春娥只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传统妇女的典型代表,在当时的社会能有这种观念是难能可贵的,它正好成为我们现代为人父母的教子榜样。要想让你的子女出人头地,必须让他们在你仁爱的胸怀与言之有理的语言氛围中茁壮成长当今社会,教子问题成为一个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要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新世纪有用的人才,需要在教育方面下大功夫。

(四)教育子女的“千金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是父母与孩子相处也并不能随随便便。孩子与父母在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不注意这一点,教育孩子时伤了他们的自尊,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在与孩子交往时应掌握必要的技巧。父母与孩子交往要讲究方法。概括起来,父母与孩子交往忌讳以下几点:①忌损伤孩子自尊心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动不动便奚落孩子。这样无疑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应这样教育子女:“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记住:你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②忌吓破孩子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抛在这里!”你真会这么做吗?孩子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这种争执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一且失去控制,孩子就赢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出格时,你把他抱起来。这样他就会明白 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胡闹。③忌命令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家威,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地制,什么也不准做说话就如同给孩子下禁令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没有创造力,这扼杀孩子成长的禁令,应该去掉。④忌拿孩子出气有些文化素质较低的父母,心情不好就无端地责骂孩子,拿孩子撒气。在家好脸,说话没好气。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这是父母们应该忌讳的。⑤忌辱孩子人格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心理,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则认为大逆不道,不冷静地把情况弄清楚,而是凭主观臆断,弄得孩子反驳不好反驳,解释不好解释,好在内心默默地忍受着。有伤孩子心理的侮辱性话题,也是做父母的与孩子交往时应忌讳的。⑥忌怨孩子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他后悔初没听从父母的话2父母应该劝导他:“孩子,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妈妈也是这么过来的。”⑦忌欺骗孩子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说了不做,许愿不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父母失去信任。

相关文章

  • 慈、严、教,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三字秘诀

    传统家礼对父母这一方的约束和规范要求。这主要可用“慈”“严”“教”三个字来概括“悲“数是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准则。爱...

  • 严与慈

    今日,一女生作业写得很糟糕,我当众批评了她,语气严厉,脸色更是不佳,她随即白眼直翻,但并不敢出声反驳。 我知她心中...

  • 摘录

    家长朋友们好,下面的话与你共勉! 最好的父母,一定是用心陪伴,带点狠心的; 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既管且教,严慈共体的...

  • 与孩子相处的秘诀

    和我们班的小豆丁相处一年半了,和他们相处的时间越长,越来越觉得他们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年半的时间,...

  • 2019-02-02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9大秘诀: 1.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2.和孩子密切相处; 3.体会孩子...

  • 2020-07-09

    感恩和父母住在一起,省了自己许多事,与父母相处要互相尊重,有眼色,是和睦相处的最大秘诀。

  •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闫社锋分享第25天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有三个原则: 1.要积极地倾听。 2.要注重与孩子的相处关系,不要只注重教育,好关系胜过好教...

  • 02 | 沐海 | 两性中的3种相处关系

    在两性相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3种相处的关系。 即父母与孩子、情侣、朋友。 01父母与孩子 父母与孩子是如何相处的...

  • 孩子,请记住,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父母与孩子相处是平等的 父母与孩子相处是平等的,所以如果父母做错了也要勇于承认错误。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

  •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相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更需要学习。 学习如何与伴侣相处,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管理情绪。 那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慈、严、教,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三字秘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w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