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允诺,我在2023年春季新网师选课时,特意选了中小学课题研究。这一个决定,带着我在课题研究中沉沉浮浮,有着课题研究作业写不出来的无奈、心酸;也有在听课中豁然开朗,明白所以;更多的时反复听课的烦躁和焦虑。课题研究中,我从课堂雾里看花,到中期懵懵懂懂,慢慢理清课题的思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的感觉,但在真正研究时,发现自己还只是一位纸上谈兵的主儿,实践操作还是那样的手忙脚乱,理不清的感觉。
一、雾里看花,几多无奈
2月17日第一次课题开课,胡老师讲《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那一次正儿八经第一次听课题的专项课,自我感觉很认真,可在听课中,发现自己常常神游了,这或许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够,没有跟上胡老师的节奏,让自己迷失了,然后就开始神游了。为了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我一般都会选择在直播课后,再来重复听一遍。当然,这个方法虽然是笨办法,但对我这个小白真是很管用,在重复的听讲中,明白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胡老师的课堂的案例分析,都是来自平时的作业,这样直观的作业呈现,让我们通过自己作业跟别人的对比,一下就明白了差距所在,也快速对自的作业做出了调整,所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课后我对自己的作业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认真用心书写,分数也从第一次的75,到后然的80多分,一直维持在85分以内,我这个时候又开始焦急了,我不是很认真了吗?为什么就是不能优秀呢?研读别人的优秀作业,开始模仿,发现每个课题的作业跟以前写作课的作业是不一样的。因为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模仿框架,里面的内容无法模仿。我学会了面对现实,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课题研究,是一个慢功夫,慢慢学,慢慢实践。
二、调正心态 ,慢慢努力
选择课题研究这门课程已经有2个多月,可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还是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无法走进它,它在我内心既爱又恨。唯有调整心态,让自己如犟龟,慢慢来。我对自己前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复盘。
(1)课题本身就不是很容易的一门课程,他要求我们具有研究精神,去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要去研究问题,那我们就需要先去发现问题。本来在教学中可以碰到很多问题,但一直以来都是抱怨一番,就此结束。本身自我的认知就出现了问题,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基本都是归因于客观原因,从来不曾觉得自己有问题,所以根本不曾想过要去解决问题。而现在自己在经典啃读中,学会改变自己的教育观,改变自己认知观,我需要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不是去逃避问题,而是想着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模式改变起来有点缓慢,自我对问题的敏感力还需要不断训练。
(2)我仔细反思在课题组的学习,有没有勇猛精进呢?在申请义工时,我是一颗火热的心,回忆起自己的初心:我想在课题组中真正卷入。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繁琐事物,孩子的陪伴,工作的繁琐,时间如流水,已在我的身边悄无声息滑走。对课题的直播课,有时没有真正消化,对待作业就有点敷衍,要不就是拿出以前做过的课题敷衍了事,真正投入的时间真没有很多。
(3)两次义工群里的作业,给我一个很大的警示。当胡老师把其他同学的课题发到群时,让我们来找出这个课题的问题,我竟然第一就是害怕,我猛然醒悟到,我在义工团队这么久,改了4次的作业,如果说第一、第二次无从下手改作,可以理解,那么接下来还是以这样的态度去改作业,这就是对研友的不负责任,对课题组的不负责任。
想着每次直播课后,胡老师都要去统计群里的听课人数,想着提升自己的上课,吸引更多的学员进来,她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我没有任何的理由让自己这样的敷衍,我要找寻回自己的勇猛精进。
(4)既然课程有回放,我第一次没有真正消化,那就用回放的便利,让自己再学,我也就不信,带着一颗心来,发挥犟龟精神,还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今天,从醒来开始,我就点开回放开始不断的反复听,听到特别有感触的,我就开始抄写,(4)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落抄下来,抄了6面之后,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给了我信心,既然天时地利人和,我应该也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时刻。
(5)现在还有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我家合伙人外出工作,我晚上要拿出一大部分的时间陪我家二宝,以前每晚我可以再学习3-4小时,现在时间很难把握了。就如今天周末,我自己的时间就是早上6:30——8:00,晚上6:30——9:30,其他时间都被家务和孩子占据了。
一次复盘,一次成长,慢慢培养研究精神,训练研究的思维,构建研究的认识模式,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复盘,在课题研究中缓慢前行。
三、一次优秀作业,让我几度欢喜
那次的课题作业为第五次,我终于冲破了85分大关,看到那个耀武扬威的86分,心里说不出的欢喜。我把申艳丽老师的评语一看再看:施老师的各个要素写得齐全,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致,研究方法符合本次课题的需要,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计划安排合理,作业完成的很用心,值得我们学习。这么中肯的评价,特别看到很用心这个词,我莫名有一份感动,我想到自己每次完成作业都如闭关修炼,这一天把自己关在小房间了里,先罗列出本次作业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一点一点对照着写,可以说这次的作业胡老师对我们义工团队的“小灶模式”非常受用。
那天,我突然收到胡老师发我的一个课题,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让我当模板使用,当时是4月7日,而作业上交时间为4月9日。没想到胡老师说:“你来看看这个立项,提提意见。”这也太受宠若惊了,我担心自己提不出啥来,太丢面子了,可想想自己也要锻炼一下能力吧。那就花时间,盯着课题看。当时这是一份立项申请书,根据申请书的要求,我翻书对着来,最后还真的提出了三点:课题设计论证5000字,选题依据写了2727字。
1.选题依据分三方面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书写特别多,前期资料准备非常充分。这里有一个文献研究评述,我第一次见到,感觉很棒。
2.拟创新点,我看到一个词“数字化赋能”,这个点在前面的研究内容里没有出现过,那么这个创新点跟研究目标无法对应。
3.预期成果,这里就写了3个成果,我觉得可以补充两点。因为前面研究方法中出现了个案研究法,那么研究成果中应该有个案辅导案例呈现。研究计划的第三阶段,有名师工作室对家长和班主任指导,那么成果中是不是应该有对这次活动的教案的呈现或资料呢?
短短三点建议,或许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可我在提炼出这三点的时候,沉浸式捧着这个立项申请书学习了两天,这就为我第五次优秀作业的诞生提供了保证。
课题研究要想学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在实践中去研究,去学习。
四、课题实践 真正获得能力
如果说我在课题研究中习得方法,那么实践就是很好验证方法的试金石。胡老师的课中,就告诉我们一些好方法。比如说材料的收集,胡老师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不要做丢蛋的老母鸡,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收集资料的意识,我们做课题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可以形成一份份资料,如策划一次活动,我们形成的资料就有活动方案,活动影像照片等。如对学生一次辅导,我们可以形成个案辅导资料等等。没有这样的听课,很多时候没有早期整理的意识,以为都是最后上交资料时,才去整理资料,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这次的课题研究课堂中,我的研究认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漫漫课题路,已在路上,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