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散步,看见小区休闲区空无一人,于是,很顺利地坐上了秋千,一边随着秋千飞荡,一边刷手机,嘿嘿,悠哉!
不知何时,我旁边的秋千架上,坐了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宝,年轻的妈妈正把他荡得高高。可男宝并无欢喜的表情。因为,妈妈每推一下,就要宝宝回答一个问题或背一句诗,不然,妈妈就要挟宝宝,“答不上,妈妈不推了哦!”
“快点,接上!门前大桥下,下面是什么?”
“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性相近,接下去~”
“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儿童六七个~”
“八九十枝花。”
“苹果的英语怎么说?快点!”
宝宝在努力地回忆中,妈妈面露愠色,秋千索在手中渐渐停下,宝宝一脸不悦。
刚开始,我为这个年轻的妈妈暗暗叫好,重视孩子的教育,精神可嘉!可渐渐感觉不是滋味。宝宝才两岁左右,正是用眼睛观察世界,感知世界的时候,妈妈就过早地灌输这些小学生的知识,一会儿诗词,一会儿三字经,一会儿英语,这位妈妈未免太“鸡”了吧?明明是带宝宝来玩耍的,硬是要用这些所谓的知识来作交换,让宝宝不能开开心心,敞开胸怀享受童年的乐趣,真替这位宝宝感到悲哀。
联想到最近的“双减”政策,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有的说是高职分流有弊,有的说是家长自己“鸡娃”,到底是谁在制造焦虑呢?
(为避免锁文,就点到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