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点日常感受

一点日常感受

作者: Lumikuuro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5:24 被阅读0次

    实际上,我写这个,并非是因为我确实有什么收获,而是之前在医院,还是有个相对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准备记录一下。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不可靠叙述,是在布鲁克斯的那本《小说鉴赏》里面,《小说鉴赏》用了林·拉纳德的《理发》这篇文章做例子,展示了叙事的不可靠,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类东西,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当我开始在不经意间注意到以前忽视的某些东西,我就突然发现,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和冲突就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抵消部分文学作品中特意突出的形式的作用,因为这些人编造出来的形式,未必有生活中的冲突本身来得更为复杂和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形式炫耀的作品一般都没有什么价值,尤其是和无边的现实比较起来。形式带给我们的刺激,很容易就衰退了。而且我觉得,对于那些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来说,这些形式所展示的一部分东西,最多是把各式各样的生活分割开来重新组织一下,里面没有全新的东西,这些组合也不让人感觉到惊喜。

    在医院的时候,有人在讲述他们之前遇到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农村的常见的故事,家里一个男性老人死了,他的伴侣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因此情绪有点失控,有时候会去抚摸死者的手掌,想要温暖一下他的手掌,有时候甚至会用头去撞地,有时候甚至会去敲打死者,企图唤起他的反应,在最后下葬的时候,甚至是直接喝了很多用来给老人供奉的白酒。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梳理,不算全部,也不是她实际讲述的顺序,她讲述的顺序,我不太懂,不确定是她按照她的震惊(亦或是觉得荒谬)的程度,还是她本身就是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期间还大体提到了她们在操办葬礼的时候,时常让她帮忙,以分散她的注意力等事情。

    我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呢,说来也很惭愧,我一直在想,这是感情真的深刻到一种程度了么,还是只是一种无法正确表达或者是控制情感,带来的失控呢,就像是很久以前就有人恶意嘲笑的“以头抢地耳”。我还在想,她的晚辈们都在干嘛呢,情感已经疏离到这种地步了么。然后我突然就觉得,也许情感和联系,真的也就是两个人的事情,换个人,换个辈分,一切都不一样了,别指望子女会理解父母的爱情,也别指望,情感的共通性。情感终究是私人的,无论是从开始到结尾,从内在到外在,这些都是私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私人事情太多了,爱情只是比较常被人注意到的一种。子女与父母的情感的割裂,似乎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我觉得,我要是真的意识到我老了的那一刻,我肯定愿意远离我的子女。

    扯远了,当我还在那里呱呱呱想来想去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有人说,那肯定是因为想要他的钱了,因为还没有用到他的钱,才会这样失去理智,要不然干嘛像要疯了一样。

    说实话我听到这个,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我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个理由,而且她还重复了一遍,所以这并非是简单的搭话,而是认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似乎又更加理解了,理解《理发》中的那种无奈和悲哀,无论布鲁克斯他们怎么分析,我私底下仍然认为,作者是为很多人感到悲哀的,他感到难受,因此他需要这么写,不纯粹是为了和读者之间形成张力,以迫使读者思考,来加深对这些事情的认知。至少,在他开始写这篇文章,当他试图构造或者说还原出这个场景的时候,林·拉纳德未必不是愤怒的,甚至可能是担忧的,也就是说,如果我的读者,有一部分人,和这个理发师一样,不认为书中的恶棍行为是错误的,那怎么办?就好像我当时在医院,就忍不住想,如果真的有人觉得,这个想法就是对的,那怎么办?

    也许林·拉纳德有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读者不会是道德观念严重紊乱的人,自己的读者都是有着足够分辨力的人,他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叙述中的道德错误,因此背离叙述者说出来的意见,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反向强化自己的道德观念。相比于小说相对固定的阅读阶层,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以及,我们或许可以稍微夸耀一下的,相对好一点的知识和智性水平,在一个医院发生的这种谈话,本身是很难包括这些前提的,大家只是因为家属或者自己生病才会来到医院,无非是因为类似的病才会聚到一起,这个短暂的集合,本身不含有智性的条件,因此集合比较松散,总体交流就说不上很正常。在这个前提下,交流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人们聚在一起,世故而无聊的人扎堆在一起,哗啦啦的某些说法都偏完了。这个也许是太离谱,因此附和的人并不多,但是我可以想象,某些无聊的人,已经为了接话,会在类似的事情上说多少话,实际上今天我已经被某些无聊的人吵得心烦了,简直没办法理解,这些老油条到底是怎么过的,你简直太难从这些人的话中,明白他到底是什么人了。但是你至少知道,通过他不停地表达,不停地根据观众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言论,你就越发明白,他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一个不含好意的倾诉者,一个不认真的听者,一个令人感到乏味的中老年人,一个再无突破,只能在人和人之间游动的泥鳅。

    不可靠的叙述者简直不要太多,小说远远说不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可惜愿意而且能够书写出现实或者可能的现实的作者越来越少。世界是复杂而隐秘的,我们却偏爱单一而明晰的故事。我们不能在作品中接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愚弄,虽然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太多都是碎片,许多无法看到、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事情正在不断发生,但是我们依旧渴望知道一个完整的故事,即使这类故事对我们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许多人也许没有能力扎根生活,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实的世界太无趣,也许他们也不想用作品创造出一个虚构但是有意义的的世界,再加上他们的确智力卓绝,所以他们选择去玩形式。可他们的形式无非是生活的现实或幻想的简陋的摘抄,变形,最多加上重组,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用鱼来比喻,他们无非是不让我们看到完整的鱼,别人的鱼,也许看起来都是这个外壳,他们偏要把外壳弄来弄去,搞得很奇妙的样子,让人第一口都吃不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当我们复原了鱼本来的外貌之后,我们能说啥呢?鱼被搞得不像鱼,但是从根本上也脱不了这个窠臼,也许被扭曲的鱼看起来非常艺术,但是那也不够坚实。

    有些人偏爱交织的故事,将生活中的现实/幻想部分地仿造出来,因此他仿造的鱼,至少可以保持一个完整的骨架,当然骨架与骨架之间区别很大。鱼肉的区别也很明显,现实生活中的鱼,味道是非常不统一的,也许他腹部的肉非常好吃,但是背部的肉就简直没法下口,小说这条鱼,却必须全身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否则便比较劣质了。但最为精美的部分,到底是生活本身来得美妙,还是小说来得美妙,这我没法猜测,也没法去评判,每个看书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能仿造出一条鱼,已经是一部完善的小说了,如果鱼肉还不错,味道丰富,那已经是很好的小说了,能仿造出一片水域,出现形形色色的鱼,每条鱼都有自己的生活,每条鱼都有自己的味道,那已经那是顶级的小说了。可惜,我们的实际生活,就算是按照最低限度来说,那也是汪洋大海,而不要提,考虑到空间和时间的其他影响,我们的生活范围还可以继续扩展。但是小说,经过各类前辈们拼命开拓,不断创造,创造出来的水域范围有多大呢?有多少深呢?在何种程度上,他们突然灵光一瞥,和现实中深邃的海洋来了一次重叠呢?在何种程度上,小说从仿造变为创造,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也许可能存在,但是恰好没存在的世界呢?实际上,绝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也很难想象,这个境界的小说家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都是作家中的神级人物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日常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a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