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GTD学习第三周感悟——很多计划好的事情为什么没做到?

GTD学习第三周感悟——很多计划好的事情为什么没做到?

作者: 佐江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1:41 被阅读53次

昨天线下活动,有个朋友问我:“我学了GTD等时间管理的方法,用这些方法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可是很多计划都没有完成。比如,我计划用两个小时完成的事情,最后可能会用5个小时,甚至更多。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当时,我喝了点酒,脑袋晕乎晕乎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给朋友解释清楚。

今天趁着写第三周感想的时间,我梳理了一下“定了计划却完不成的4个主要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目标不明;

2、现状不清;

3、方法不对;

4、风险不妨。

目标不清

目标不清主要的表现方式有:未设定目标、目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未设定目标

what

未设定目标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观察、可衡量的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今天想要锻炼身体,于是在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清单上写上“到楼下跑步”。这是一个目标吗?不是。目标需要有一个可判断是否达到的不准。比如,你可以将其改为“在楼下跑完5公里,平均配速8公里每小时以上”。这就是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

例子

我自己老是犯未定目标的错误。比如,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开车时听《得到》专栏”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目标,唯一可以拿来评判的标准就是听没听,这个目标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开车的日常就是:发动汽车,打开《得到》专栏,从18个专栏和其他产品中随便点击一个专栏来听(主要看心情),然后打开导航(关闭语音);路况好的时候在听,路况差的时候注意力就集中在交通上,一会儿又走神了......经常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的车程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听了什么,一两天后基本就忘完了。这样的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课件的效果,纯粹就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我今天还学习了不少时间了,你看我今天得到学习了3个小时(到底多少时间是有效的连你自己都不清楚)。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做事情之前不给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可观察、可衡量的目标,很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注意力和时间,即使做出一些东西也不知道到底达到要求没有。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事事都设定目标会不会太累了。

事事都设定目标的话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当我们很熟练的时候,目标的设定过程就变成了内心的一个闪念:虽然简单快速,确定坚定有力可衡量。比如,你每次吃饭都会在头脑里面设定一个目标:没钱的时候吃个馒头充饥就行了、第一次吃自助餐的时候想着要把本吃回来、和恋人吃烛光晚餐的时候注意的是情调与氛围......

一开始给每件事情设定一下目标会很难,很不适应,毕竟那不是你的习惯;可是我们知道,做得多了,你就会慢慢适应,最后不做反而会让你感觉不舒服。这是养成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必经过程。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精准的目标制定很多时候都变成下意识的行为,让你的生活更加高效、轻松。

HOW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清楚做成之后你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而这个标准必须是可观察、可衡量的。如果不是就按这个标准进行修正,知道达标为止。比如“我要减肥”就不可测量,减多少算减肥。“今年年底前减肥20斤”就是一个可以衡量的目标。

目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what

目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说你或者别人给你制定了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你知道自己不想要,却必须做;一种是你以为自己想要,其实潜意识不想要。

例子

比如,以前我在地产公司做设计管理的时候,领导要求每周都要歇巡场周报,记录现场提供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个周报相关部门都没有认真对待,全是官方回复,做起来没有意思。我知道这是一个我不想要的目标,但是却迫于工作必须做,意识和潜意识都会很抵触,我经常会拖到最后一刻再去做这件事情,而且通常都是应付了事。

还有,前年我的导师易仁永澄老师推出以一个日更群,我觉得那是证明自己很厉害的一个机会,也是锻炼自己输出的机会,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日更的目标。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每篇文章都要花去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有的时候甚至8个小时也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只是凑足了字数。终于有一次,我停了一天日更,第二次停了3天,第三次我默默地退出了日更群,很久都没有写文章。后来,我才意识到,我以为日更是我想要的目标,其实它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要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输出等能力,是不是日更并不重要,但是日更的形式让我一度本末倒置,偏离了方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以为我需要学习,所以买了大量的书和学习资料,读了一本又一本,学了一课又一课,成长去很少。后来,我才发现:我以为我的目标是尽量学多的东西,但是我内心想要的是成长,而这是贵精不贵多、需要刻意练习的事情。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的目标总是和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一致,我们很可能会拖延着不去执行,执行了的也顶多是公事公办,最后即使达到了目标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快乐。很多人在工作中就是这种状态,结果碌碌无为地干到退休,碌碌无为地活了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很少为自己而活。

HOW

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知道自己不想要,但是却必须做”,可以这样处理:

1、打破必须。这个世界真的很少有什么是必须的,比如你已经发现一份工作真的很不适合你,那么就在思考清楚后大胆的离开,去找那种能够激发你热情的工作吧。很多人的“必须”是:这个工作收入不错、我要养家不能辞职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未来来看,你可能就容易做出选择了。一种人生是: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拿着相对还不错的薪水,但是能力提升越来越少,十年后被干得更多、拿得更少的年轻人替换掉。另一种人生是:深思熟虑之后辞掉了不喜欢的工作,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一开始收入很微薄,但是因为热爱,越干越出色,最后在这个领域成就越来越大......相信从未来的角度,大家都能看得清;但是,更多的人只看到现在,为了短期的安全忽视了长期的利益。

2、发现意义。有的事情真的是你必须要做的,你无法逃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发现它的意义,把它的意义与自己的价值相结合,然后通过反复的践行,做出成绩,让自己在这种磨合中爱上它。比如,我知道锻炼身体是必须的,可是练了一段时间瑜伽之后,我发现自己进步不是很快,而且每次训练都很辛苦,我真的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是,我通过不断地练习发现了瑜伽的很多好处:比如修心、锻炼觉知力、身体素质提升、毅力磨练等等。渐渐地我没那么排斥瑜伽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掌握了一些我很酷炫的体式,让我体会到内外合一的快乐。现在,对于瑜伽,我已经根本停不下来。

对于第二种情况“你以为自己想要,其实潜意识不想要”,可以这样处理:

找到对你最重要的。我们很多时候过于浮躁,把很多表面化的东西作为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天性比喜欢深入思考,也不喜欢静静地探寻本心。这会导致一种情况:什么都想要,最终因为无法抉择而迷惘。比如,我发现得到上面的专栏都不错,每个都想学,于是不知不觉就定了18个,但是没有一个专栏是认认真真掌握了的,都是泛泛地听了一下,我的进步很小。后来,我反复的追问自己的本心,我发现《武志红的心理学》《财富自由之路》《5分钟商学院》《精英日课》《硅谷来信》《北大经济学课》最合我的胃口,但是6个专栏我依然只能蜻蜓点水地学;后来,我坚持写《武志红的心理学》《财富自由之路》的输出笔记;最后,我只是每天反复学习《财富自由之路》,半年多的学习,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百万财富,而且让我逐渐搭建起自己的认知操作系统、受益无穷。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探寻自己的内心,什么才是我最想要的,通过践行反思知道对你来说中重要的那一个,然后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上面。

现状不清

现状不清主要的表现方式有:自身状况不清、环境状况不清。

自身状况不清

what

自身状况不清不重要是只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具体情况或者不承认自己的客观情况,从何制定了自己根本实现不了的目标。

例子

我在13年左右有一次想要练出王字腹肌,却没有意识到自己178左右的体重。我定下两个月练出王腹肌的目标,于是每天都去健身房做两百个左右的仰卧起坐。1个月后王字腹肌没有练出来,却搞得腰肌劳损,整整一个多月腰都直不起来,那感觉不可谓不酸爽。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认清或者不承认自己的客观情况,你就很可能制定出好高骛远的目标,最终因为无法完成而备受打击。

环境状况不清

what

环境状况不清就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承认环境条件的限制,最常见的就是高估自己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

例子

我在刚接触时间管理的时候,有一次做时间规划,我发现自己每天可以利用的有效时间只有12小时(除去睡觉、放空、吃饭等时间),打了0.8的系数过后,我一个月可以利用的有效时间是288个小时,可是我给自己安排的事情却需要500个小时才能完成。我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我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压缩睡眠、放空、提高效率来达成目标。那时我最累的一个月,也是目标达成率最低的一个月,还是目标完成质量很低的一个月。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限制,目标达成就是空谈。

HOW

如何破解现状不清?

认真分析自己和环境的现状,针对现状制定出客观合理的执行计划。认识到只有接受客观现实,才能获得清晰、有效、可控的进步。

方法不对

方法不对的解决思路:

1、找最好导师。如果你要学习的领域,有很好的教练、牛人,你也负担得起的话,就向最好的教练学习,这是进步最快的方法,让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

2、找经典书籍。如果找不到最好的导师、也没有牛人可以请教,或者负担不起,就去找该领域最经典的书籍。因为经典书籍往往包含了,很多经典的方法,你可以将这些方法提取出来,学以致用,反思复盘,不断优化,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目标达成方法。

3、践行总结。如果这个领域连经典的书籍都找不到,你就要通过自己不断地践行,然后把践行的结果和你的目标进行比对,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对地优化自己的方法。

如果掌握的好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实现效率就可以快速提升,那么计划好的事情也更容易完成。好方法就像飞机大炮,差方法就像大刀长矛。

当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的目标制定错了,方法越好,你可能错得越多。如果,目标对了,即使方法笨一点,你也总能实现目标。

风险不妨

风险防范在目标达成中相当重要。如果忽略那些风险,我们很可能制定出过于乐观的计划;一旦风险出现,我们的计划就很难实现。

HOW

怎么做来防范目标达成中的风险呢?

第一步:预判风险。尽可能的想出,目标达成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比如,我计划周日去讲课,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有,我睡过头了、路上堵车、活动场地钥匙找不到、现场没有白板笔、讲课效果不好等等各种风险。

第二步:预防风险。为了避免睡过头,我们需要提前设置闹钟,并请家人提醒;我提前1个小时出发,就不怕堵车了;如果现场找不到白板笔,我就用自己包里的白板笔等等。你可以用“if...then...”的句式为每一种风险设置预防措施和后备方案。

第三步:时间保险。时间保险也是预防风险的一种,不过因为特别重要,所以单独拿出来。很多人习惯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给自己定的两个小时,但是我实际上花了四个小时。所以,但确定目标的完成时间的时候,你要在自己的评估时间上给它乘上一个保险系数。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可以乘以2;如果做过很多次,可以乘以1.5;如果已经炉火纯青了,可以再小一点。这样就能保证你的计划按时完成了。

总结

所以,如果你有很多计划好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可能是因为目标不明、现状不清、方法不对、风险不妨等原因。

解决的方案就是:

第一步:制定清晰且符合你内心需求的重要目标。

第二步:认清自己和环境的现状。

第三步:根据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制定出最合理的结局方案。

第四步:设定风险预防措施以及意外情况下的后备方案。

第五步:执行计划,达成目标。

第六步:复盘优化。

PS:希望这个思路梳理能够对你有所启发,祝你能够越来越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关文章

  • GTD学习第三周感悟——很多计划好的事情为什么没做到?

    昨天线下活动,有个朋友问我:“我学了GTD等时间管理的方法,用这些方法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可是很多计划都没有完成。比...

  • 再一次和自己对抗

    每次计划的事情为什么你都不愿意去做到?你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到计划好的的事情?结果会怎么样?让别人瞧不起你,证明自...

  • 0708 晨读感悟:坏计划比没计划好很多?

    坏计划比没计划要好的很多,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身边不少小伙伴都有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抱怨,我也不例外,常常都是...

  • 《时间管理100讲》践行第五天2018.01.21

    听完第五讲【计划】 【计划】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我们要学习GTD 的思想,GTD 是英文Getting Thin...

  • 身之发条

    事件 自我管理历程:安排作息计划——>跟申哥学习GTD——>李笑来做时间的朋友——>今天感悟 原因 就像人脑不适合...

  • 反思

    为什么每次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到呢?每次明明都计划好了要做的事情,可到睡前发现计划的很多事情都没完成。 我认真反思了...

  • 为什么你很努力。却得不到收获

    今日感悟: 为什么当你很努力学习,工作时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呢? 为什么自己给自己定了计划,按照计划去做事时,你还是没...

  • 2023-02-05

    2023.2.5今日感悟:想做到一件事情,必定有很多的声音,但是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到做好,这需要很多的韧性和方法。

  • 十月

    这月发生了很多事,导致有些计划没有完成。 一、学习 第二周和第三周因为准备比赛,学习时间少了很多...

  • 3.1,第三周任务与要求

    第三周任务列表: 1、请学习《通关!游戏设计之道》第三周计划的内容。 2、请学习《游戏设计的100个原理》第三周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GTD学习第三周感悟——很多计划好的事情为什么没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c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