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我管穿衣这事叫“着装”,“着”字多少有些用力的意味,就像彼时的人生态度,用力得很,要强得很。也“任性”得很,对于“不要什么”、“不喜欢什么”,倒是早早明白的。十余年前的旧衣依然能被挑些出来搭配,大约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如今,把穿衣当成了平常事,倒并非随意了,只不过,是轻松了起来。潮流、品牌、他人的评价,都不再能左右自己的判断;而这事也成为了每天要呼吸、去思考一样的习惯;偶尔会懈怠,那一定是我的能量损耗过大了,有时也跟两地奔波有关,或精力不济或配饰缺失。上班和旅行,较之宅家,会更用心些,对于公众和镜头前的形象,显然比家人的要重视些。“把最好的情绪、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家人”这话,相当有道理,做起来还是挺困难的。
穿衣这事,需要兼顾各种,但审美能力是首要的,其提升永无止境;与品味同样重要的是经济能力,如果欠缺,就需要加上控制欲望的能力。所谓买得少而精,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而已,如果不考虑环保的因素,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衣品,还必须辅以两个要素,整体造型的能力和好的体态。整体造型包括发型、化妆、配饰、鞋袜等。发量稀少是我对整体造型的最大无奈,许是算不上足够爱美,缺乏点使劲折腾的精神吧。体态的修炼,由内而外,身体语言亦是心理语言,所谓得体,最重要的就是体态优雅。
审美像是一种天赋似的,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得了上等天分的自然轻松些,然而人类总能通过刻意训练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早年我的眼力也不稳定,土味不时也会冒了出来。时尚杂志应该是没白看,对于各类美术作品的喜爱大约有一点关系,或许文学作品也帮助了我。当然,不断试错,实践出真知,才是重点。潮流于审美而言,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不断倒腾出新花样,有时灵气十足,有时却让人啼笑皆非;慢慢地,学会做个大人,不动声色,任由你折腾或轮回,我只汲取你可爱、灵动的那一面。所谓成熟,往往与定力相关。当然,需要一直警惕的是,切不可故步自封,定力并非意味着固化。有所坚持的开放包容,是我们连接这个世界的粘合剂。对待时装,这世上最浮华的物欲之一,定力要有,主意要大,但始终要有开放的胸襟。我们常常在一些时髦到老的人身上读到一种精气神,那是永葆青春的开放,那是不曾放弃自我的坚持。
时装的浮华,除了时常变脸之外,还在于面料和工艺的迷惑性。在被镜头和后期加工过的照片里,在远观的距离下,很难分辨优劣。美丽而劣质,像一个幻觉似的,侵蚀年轻女孩的人生。对于出身平凡的女孩,我愿意看着她有朴素的青春,以自己的节奏、按自己的方式,从棉麻衣裳白球鞋,走向丝绸羊绒高级定制。我不愿意看到年轻女孩,早早丢失单纯清澈的眼神,披上华而不实的衣裳,不管它是美丽而劣质的或是美丽而精致的。经由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一切才是真实而长远的,无论是衣服还是人生。我也依然还是个走在“定制”路上的“女孩”而已,然而这一生从未贪恋过虚幻的浮华,或许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先生常常问我:想想,送你什么礼物比较好?我时常回答:我自己会买的呀。偶尔兴起也会指定哪件衣裳或物件,由他买个单。其实生命中所遇到的人,能够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尊重。至于面包或衣服,自己去备好,或者一起努力去奋斗;请给予我们以尊重为前提的深情厚意便好。
穿衣这件事,除了把品味写在了身上,也把内心和人生都呈现了出来。悄无声的,却日复一日地,让你成为了你,让你成为了他人眼里心中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