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此书让人读透宋代文艺与士子风骨
宋代天子在这本书中被描述为从粗犷到温润的过程。这种转变体现在他们对诗词的态度上,诗词在士大夫的朋友圈中成为一种秀才艺的社交工具。宋代士大夫们通过互相赋诗、对诗的评论和赏析来彰显自己的才华和教养,从而加强社会关系与认同感。
这种文化氛围使得诗词在宋代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从学术角度,我们要了解宋代的风貌,必然要从宋代的文艺研究入手。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正是这样一本展示宋代文学艺术及其在社会中的生活场景的研究性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8ae54f62ee2c576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9b460e94642a556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0cc8e323c3c65652.png)
作者黄博经过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精心的选材,以扎实的学识和流畅的笔触,将宫廷文艺、士大夫的诗词创作、书法、碑志写作等方面的文艺活动呈现给读者。他通过准确的学术传递,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又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宋代人的自信与骄傲,使读者感受到宋代文化的辉煌与独特。
这本书的副标题“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充分彰显了其主题,即将文艺与生活融为一体,以历史叙述的方式展示出鲜活而生动的历史画卷。过去的研究往往将历史抽象到枯燥无味的程度,缺乏具体的人物和事例。
然而,探究中国文化的极致之地赵宋时期的历史,需要有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填充其中。黄博在书中运用具体的视角和情节,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我们期待黄博和更多历史学者能够以类似的方式,为我们带来更多如阳春白雪般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作品。这也正是历史学的价值所在。
在书中,黄博从宋代人对本朝文化盛世的自豪感中捕捉到时代的脉搏。他以同情的理解立场,从杂乱的小说家言中整理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当时社会不断被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影响改造的情景。
从赵氏皇室逐渐由马上得天下的慢慢转变为热衷于文学的“才子天子”,到诗词创作、书法练习成为士大夫社交的重要形式,再到科考成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名士文采被用财富来评判的润笔风尚,黄博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成功地将宋朝进入“科举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5e9473f346ac1be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1b057e21b4b3cec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43799e387b24935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fb9f0aa641406a78.png)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唐宋时期书法风格的差异如何成为宋代土人的日常压力。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有了明显的区别,土人们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得不努力学习和改进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这种对于书法的关注和追求不仅体现了宋代土人对文艺的热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从文风兴盛的宋代看,科举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经之径。但是,在科举制度的强压下,宋代士人们却喜欢谈论星座、测字、八字和相术等玄学领域的话题。然而,科举考试对于士人来说毕竟是重要的晋升途径,而大量的竞争使得他们需要寻找其他出路来缓解压力和增加娱乐。因此,士人们开始产生对于宿命论、面相学和命理学等玄学知识的兴趣,以探索未来的命运和个人的优劣。
宋代文艺圈也很有意思,天子自身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所以围绕在统治者周边,就吸引了大量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通过创作出色的作品和在社交圈中的卓越表现,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和高度的认可。这种现象不仅彰显了宋代社会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也揭示了当时文人理念的流行和商业市场的繁荣。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通过展示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使读者深入了解了宋代文艺生活中的点滴琐事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更为我们展示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彩绝伦的文艺盛景。作者黄博通过精心的选材和准确的学术传递,将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生动的方式真实地呈现给了读者。
虽然阅读上有一定的门槛,但是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确实都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