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陌生人》是张怡微的随笔集,据她在序中所言,这是短期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生活随笔”。书分三辑,我刚看完第一辑《微尘之舞》,它的内容并不像“微尘”二字所概括得轻盈飘渺羽化登仙,真诚的尺度甚至让人沉重。
一直以来,我害怕却总是忍不住去看作家剖白心迹的文章。陈丹燕老师为姚姚立传时笔力成熟,时而冷静时而呼号,由此腾起的撕扯感却不及陈丹燕以“儿时的我”为视角、平实叙述的《一个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这是为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真实”的问题。《一个女孩》是作者的“真实”,它裹挟了经年累月、吞服又反刍的私人情绪,因此,即使陈丹燕用最平和的语言、时过境迁的从容心态去描述,也能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便听见没在文字里的哽咽声。在这个时候,作者和读者隔着的那层玻璃罩被不留情面地揭开,双双露出了骨肉之身,坦诚相见。
可读者又是不能接受太多情真意切的物种。
在更多时候,读者、作者两者间仍需要适当的距离,抑或说是神秘感。当作者私人生活过的场景、少年时期多感又细密的心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创作辛酸史一一在纸端铺展,席卷而来的却常是真相大白后的失重感:小说里边精彩纷呈的家长里短及对升斗小市民的丝丝入扣的心理描写是作者儿时所居住的小区的投射,而那条常作为特定意象出现的昏暗而又狭长的路,作者在少年时期不知走了多少遭。
当一切叙述都有源头可回溯,只能感慨一句“sodesune”。
原来是这样。
反而观之,剖白心迹的生活随笔,不可多写,“唯一一部”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