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来塑造流行文化形象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来塑造流行文化形象的理论思考

作者: 两日一思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4:55 被阅读0次

      2020年2月11日一条关于“姑娘提着剑丢垃圾”的微博热搜闯入大众的视野。这是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当天关注具有中国武术元素的话题阅读量将近两亿的情况,它为什么会被广泛关注?它是如何成为流行文化的呢?这不禁引发了我对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来塑造流行文化形象的思考。

      “姑娘提着剑丢垃圾”的视频内容是:一名女子衣着深红色羊毛衫、粉色睡衣裤子和玫红色运动鞋,披肩长发,面部戴医用口罩,右手执一把长剑,左手携带一个大红色包装盒从某小区3单元下楼走向马路边的蓝色公共垃圾桶,扔掉手中的垃圾,随后在马路上完成了一系列中国武术剑术的动作,主要包括空中抛剑,右外摆接剑,携剑助跑两步完成侧空翻(侧空翻属于编码为335A武术自选跳跃类A级难度动作),以仆步亮掌(提剑式)定式,1秒后,一个右背花接一个燕子穿林原地起跳后接右腕花转身完成右弓步加左手剑指和右手平刺定式,最后,右手腕收剑,背手持剑大步回家。该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微信、微博和APP上爆炸式传播,尤其是在抖音短视频APP中,随后出现很多武术爱好者争相模仿的短视频。此后,该用户的粉丝量增加至66万。很显然,吸引大家广泛关注的原因不是因为该女子的个人本身的人格魅力,而是基于特定时期的武术技能展示。

      在《引爆流行》这本书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分析了美术作品《蒙娜丽莎》的流行、卢卡斯创作的《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4》、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五十度灰》、《暮光之城》、《傲慢与偏见》、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作品发现了文化产品流行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如何传播?在流行文化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曝光效应。换句话说,它指的是一样东西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增加我们对它的喜爱程度。曝光效应背后的关键词是熟悉,我们会本能地偏爱我们熟悉的东西。相关研究表明这是人类进化史写入我们基因代码中的,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丛林中时,熟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安全,不需要战斗,也不需要逃跑,熟悉可以让我们感到放松、舒适和愉悦。不过熟悉也有负面作用,会让人感到无聊。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出现了一个改变无聊的方法,就是惊奇,它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期待和渴望,甚至会有眼前一亮的心理刺激感。该书作者认为这遵循了玛雅法则,意思是“在能被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前卫一点”。玛雅法则是隐藏在流行文化现象背后的心理驱动力。如果用玛雅法则指导文化产品的生产,那么就会出现衍生品。从价值上看,没有低人一等,而且更容易引爆流行。从制造流行的角度看,衍生品就是最好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病毒传播和广播传播时作为最好的传播手段。病毒传播是指产品具有像病毒一样扩散的属性,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开。广播传播时比较重要的传播手段,可以利用二次传播带来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姑娘提着剑丢垃圾”这个话题火起起来,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当前处于国家防控疫情的关键时间,很多居民都在家中隔离,很少出门,他们的内心对门外的世界充满期待,总想出来散散心,忽然网上传出这样一个视频,利用扔垃圾的时间出来,持剑出门有与病毒决战的寓意,这样不仅满足了大众对门外世界的惊奇,而且看到了中国武术技能的展示,瞬间对此产生好奇心。显然,该女子不是专业的武术运动员,而且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比她技术要厉害很多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东西衍生为文化产品在直播平台广泛传播。

      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来塑造流行文化形象在当前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关于中国武术,在国内仍然存在三种不同的声音,一种以官方为代表的对中国武术标准化改革的推崇,一种是以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武术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探索,一种以民间派守旧武术思想坚决反对改革的声音;其次,重视对中国武术技术的探索和对体育赛事的痴迷,缺失对武术文化的参透与传播,将中国武术过度体育化,甚至作为体育服务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忽视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后导致了中国武术仅仅呈现在形式化演变层面,甚至出现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充斥在大家的耳旁。因此,我认为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塑造流行文化形象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不亚于仅作为体育服务产品与赛事传播导向的身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中国武术以文化产品身份来塑造流行文化形象的理论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fh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