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马利大堰,赏清溪美景,寻古刹石门

探马利大堰,赏清溪美景,寻古刹石门

作者: 简映竹 | 来源:发表于2023-07-24 18:13 被阅读0次

    ——“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七年38次(总第454次)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原本推出的是另一条线,因了解到气温偏高,于是更改为林中水渠绝壁走,林下河道溯溪行——战天斗地“马利”堰。

    以6:10二级站发出的中峰公交车到达三元桥公交站为起徒点,徒友们均全部准时到达,团队不停不等,徒友也不拉稀摆带,愉快出发。

    一路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不知名的野花烂漫,随风飘舞。野果悬挂枝端,轻轻摇曳,像是在和我们愉快打招呼。

    (碧云天摄影)

    一、“马利”大堰

    @搬螃蟹领队,沿着他两年前探路踩线的足迹,沿清溪河逆流而上,经过几户乡里人家,不久开始爬山。

    走在前面的@远远 @独钓寒江 拨开一人多高的茅草,率先找到并登上水渠堡坎,边缘很窄,他俩费力站稳后一个一个拉后面友友逐个登渠。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这一行16个大人2个小朋友就一直行走在这天渠上。

    (碧云天摄影)

    天渠名叫“马利大堰”。

    196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经济调整,国民经济趋于稳定,开始了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綦江县政府和永新区公所决定修建马颈水库,同时沿清溪河两岸左右开工各建一条灌渠,以便引水到永新公社和升平公社灌溉农田。

    左岸引水到升平公社的灌渠,名叫“马升大堰”,全长15.8公里;右岸灌渠连接马颈水库到永新公社的利群大队,取名“马利大堰”,全长12公里。

    整个工程耗时五年,调动了当时永新全区所有的石工,高峰时民工达一万人以上,基本上永新全区农村每家都有人参与。

    建成后有效浇灌面积达11940亩,彻底告别了万亩良田靠天吃饭的时代,解决了人畜饮水,提升了清溪河的防洪能力。

    1985年增建马颈电站,故水库、灌渠、电站合称著名的“三马”水利工程。

    山势陡峭,到处是悬崖绝壁,这样的地形也孕育绝世美景。“马头马颈马身子”惟妙惟肖,“骠骑大将军”虎视前方,领军疆场。

    天渠横贯山腰,约一米宽一米深,渠壁由坚固条石砌成,可是只有不到30厘米宽,右侧多是危崖,走在上面岌岌可危,好在天渠没蓄水,胆小的和恐高的友友干脆下到渠内行走。

    (微风轻轻摄影)

    经过一巨大岩腔,石壁上有大量烟熏火燎的旧痕,@搬螃蟹告诉大伙,这很有可能就是当年修建马利大堰时,民工生火煮饭的地方。

    行进到马颈子正下方,山形拐弯角度太大,水渠不得不穿山而过。没别的路可走,我们也必须从长约二三十米、高约2米黑黢黢的隧道水渠中穿过,隧道地面凹凸不平,@搬螃蟹在前面吼“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大家就懂起了,照明工具亮起来。

    入口这边的洞眉被杂草挡了没看清长啥样,出口却很干净,密实青石铸造的精美圆顶,这个隧道再用500年也没问题!

    时而开敞,时而狭闭,时而岩石就在肩膀上,须小心翼翼缓缓侧身通过。

    (黄河之水天上来摄影)

    有一段,上方巨石凸出山崖,与下面渠坎仅剩不到50公分的小小罅隙,除了“知道”小徒友可以慢慢地爬行经过,其余全部友友须得跳入渠中,埋头俯身勉强将就通过,个高的友友难免碰头落帽。距离不长,惊险多多,乐趣多多。

    遥想50多年前,勤劳朴实的永新人民,两肩两手两条腿,一斧一锤一钢钎,埋头苦干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改造家乡,这样的宝贵精神,今天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碧云天摄影)

    二、清溪河溯溪

      从天渠下来就是永新母亲河---清溪河,我们下河道的地方,是曾经红火一阵的中峰水上漂流起漂点,因洪水猛烈,冲垮了步道和漂流道而停漂,今天,队伍将从这里沿河道走出去。

    一路见曾经的水泥步道,处处残垣断壁,钢筋裸露,感叹洪水的威力。

    河水哗哗作响。

    大大小小的石头踩在脚下,队伍有说有笑,小心前行。太阳刚刚好,耍水正当时。

    突然,前面有断崖,巨石堵路,中央水流湍急更不可行。勇敢的@微风轻轻率先尝试,只见她双手牢牢扒住宽大的石块,脚踩凹陷进去的缝隙,轻轻松松几下子就安全落地。

    后续胆大的友友紧随着攀岩下降,胆小的则迂回绕道,更有的则上行到主公路步行,各种选择,安全就是最大利好。

    每逢险境,总有@远远@独钓寒江冲锋在前探路,今天的@马儿则主动走在最后,确保每一个徒友安全通行。

    这样的团队精神,心头有种綦走的踏实,更有同行綦走的感激!

    其实,河道探行,遇巨石堵路,深塘阻行,旁边山道大多是荆棘丛生难以下脚。恐高的我,也想退堂鼓。

    但想到 @搬螃蟹 说他之前踩线时全程走完了的,似乎又有了一种“底”叫踏实,由此增添了前行的动力——让自己去走完,看看前方未知的大自然之神力,也想感知热心人之前曾打探过的路之险况。

    全程走完,已近12点。徒友叹言,有的走得“皮耷嘴歪”的,焉当当的无心无力说话。@知道和@睿哥两个三年徒龄的小徒友,甚至偷偷哭了。

    今天的路真的难吗?说实话,对于多数友友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至少不是特别难。

    关键因素是恰当的防晒装备——大圆帽+面罩+长袖速干衣裤,是最好的消暑配置。

    反观他们感到累的,都是没有防晒或防晒不当。

    反思今天的行程,如果选择早上河道探行,再水渠回程,荫凉可能多一点。或者起、终点设在马颈电站附近,沿渠直行,下到河边疯狂耍水后,再天渠返程,体验也许又不同。

    (微风轻轻摄影)

    三、寻找古刹

    本次活动推荐理由三,“寻找古刹:众里寻他千百度,永新石门寺原来在对处”。

    綦江叫石门寺者众,一直搞不清楚哪为哪个石门寺。感谢@搬螃蟹转发两文(1.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88293277.html?cid=88293277&f=20&sp=source_share

    2、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89412359.html?cid=89412359&f=20&sp=source_share),再次细读,一直“方位盲”,今天终于搞清楚了石门寺的方位关系。

    据两文介绍,綦江两石门寺,一在三角,一在永新。

    我们知道得多的是前者,因其有保存完好佛像现存于綦江博物馆。实际在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则是永新石门寺。因为这里有个名叫“慧宗”、号“别传”的高僧,目前存的寺基遗址在秧田堡,其内残存佛像两尊(其中一尊爬得有个“顽皮又灵动”的猴子而印象深刻)及多尊残损石碑,读之能了解到此寺的历史悠久。

    特别是由该寺而产生的两处大型题刻,堪称綦江题刻字数之最,一是寺右侧不远处观音岩的《赠衣契》《慧宗记》和左侧不远处石壁的《募修石舡垭口字藏碑记》等等题刻,清晰地记录着当时的盛况。

    一直以为字藏碑记那个地方叫石舡垭口,原来是修塔那个地方才是,两地相距一公里,文中没提碑记这里叫啥地名。

    清楚地记得当时团队在这里找碑记,找费了力。盘海只记得踩线时看到就在附近,曾经的古大道边,团队到时杂草笼笼就是找不到路。

    大家分头寻找,四处开路,最后@冲天炮远离人群终于找到,功夫不负綦走人,找到后的愉悦是不言而喻的。

    一路走来,感谢@搬螃蟹锲而不舍,费心踩线、策划,无私奉献艰辛付出。

    感谢@马儿@独钓寒江@远远等友友冲锋陷阵领航护航。

    感谢@天籁@㦱詪杏胡 费心精编制作视频上传,供徒友悦目赏心回味,辛苦!

    感谢每一位綦走人团结一致的坚持与执着,齐心协力又成就了新一次綦走。

    (微风轻轻摄影)

    《綦江日报》之“綦走发现”专版,每周更新,需要大量的綦走贴文支持,希望更多的徒友,参与写作,丰富自己,也丰富綦走。

    也希望徒友及内挂尽快熟悉“重庆文明实践APP”操作,记录我们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綦走七年,不设目标,有热爱就有期待。

    “綦心”綦走,2023“一綦”走,成就自我身心健康,提升史地人文素养,也成全自发组织——綦走团/綦走发现 砥砺前行!

    -----碧云天

    2023.7.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马利大堰,赏清溪美景,寻古刹石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kc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