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作者: 瘦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20:10 被阅读45次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1. 从“女神节”说起

    —从女生节到女神节的嬗变

     笔者记得曾经大学青葱时,每到公历3月7号这天,学校里的一些活跃分子总会热络的组织一些庆祝活动冠之以“女生节” ,在那个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的海滨城市自然也就多了一层语境里的青春与活力,别有一番韵味在里面。不觉过去多年,直到前阵子去移动营业厅缴费,一向严肃认真的话费通知单上居然赫然出现了“女神节流量包快来抢” 的广告,简直赛高。于是我赶紧去查了下,发现在百度词条里,女神节是这么说的: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这里面至少反映几个问题:

    谁重新定义了这个节日? 网络平台。

    发起的主体是谁?高校女生。

    她们的动机是什么?既不愿自称妇女,又不想放弃权利。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诚然,我们当下正处在一个网络造节的时代,各种节日从年初至年尾,构成了这种看似热力十足其实疯狂到死的集体狂欢,所以莫如说词条编撰者马虎,不如说是网络营销影响下各大平台的选择性集体失忆症,而女神节也正是始于2015年某宝对这一概念的升级打造。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可是,我落笔的今天—3月18日是什么节日?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能答出来的有几个呢?今天是国家护肝日,可是为什么无人知晓?因为商家无法从中牟利,情侣不能借机恩爱,甚至政府也不愿过度宣传。这个节日在当今中国是没有多少市场价值的。对的,因为“没有市场价值的”,所以它成了我们日历黄页中再平常不过的普通的一天,当今什么都讲究一个“市场” ,或者通俗讲是一个“盘口” ,没有这个“盘口” 那些烫手的资本怎么能穿梭其间呢。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当然,在电商节日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为什么女神节还是不同于其他比如年货节,闺蜜节,父/母亲节,双十一等,需要让我们去扒一扒,因为里面还有深层的问题。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2. 被污名化的“女神”

    —父权语境下的旧瓶装新酒

    商家们创造出了女神节这样的词语,然后一帮人乐的给自己冠上女神的称呼,然后顺手把“妇女”这个词甩到一边,并啐了口唾沫,“呸呸,谁要当妇女,我是女神!” 。

    可别忘了,“妇女” 这个词可是作为“妇女能顶半边天” 的正能量出现的,但是现在言及却马上一种围着一块绿头巾身穿洗了发白的碎花小袄和大黑棉裤去菜市场用方言讨价还价的大妈的既视感。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值得感叹的是,“女神”这个词也渐渐步上了后尘,曾几何时,它是作为很多低层次男性难以企及的存在而出现在网络上的,而现在商家们通常会请来当红明星,打上镁光灯,穿上名牌画个靓妆,然后告诉我们,对呀这就是女神,活成海报里的这样你也就是女神了!殊不知,对“妇女”这词的弃而不用,看似讨巧,实际上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因为过度迎合男性心理,把好好的女神也硬是拉下了神坛。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女性不应只是男性的审美对象,女性外貌的重要性也不应无限制地放大,这样物化女性真的好么?所以商家们应该休矣,少点炒作多点真诚。

    再回到前文所讲,为什么被污名化的词,比如大奶和小三,职业女性和家庭妇

    女,大龄剩女和黄脸婆,绿茶婊和白莲花,这些词在经过了社会价值体系评判,被重新定义之后,连女性自己也觉得深入内心,避之不及?这就是为什么大学女生要发明女生节,我的很多女性朋友要做女神,然后争先恐后的加入批判大军,把背负这些标签的同性钉在耻辱柱上。到底是谁的价值评判?我们又在符合着谁的期待?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成的。”这句话犹然在耳,她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是在不自觉地使用着一种相当符合男权要求的思考方式,并以此去伸张自己感受到的性别压迫。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3. 网络女权运动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最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经历了怀孕生娃又返回职场的女性朋友们几乎个个都义愤填

    膺般地在微博,贴吧,豆瓣和知乎上开始讨伐既要照顾家庭孩子又要出门赚钱的不公平,一肚子苦水听得我也感同身受。

    这不禁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女性同胞们得以跟男人们分享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的今天,这种尴尬的境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正如同上文所说,女大学生或者更广意义上的那些中产阶级知识女性,正利用网络这个去权威化的平台各自表达着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不可否认她们的认知是多元的,开放的也是值得推崇的。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但是同时,也渐渐进入了一个逻辑怪圈,走进了一个孤绝而又尴尬的岔路口上,一方面,经年累月的平权运动早已经让女性能顶半边天的论调驱使一个普通女人要与业界精英男性比拼职场能力,可另一方面,由基因而来的因素又决定着两性间的一些根本差异性,同时父权观为代表的旧价值观又不断拖拽着她们,让她们依旧承担着远超男性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

    这种情况下,所谓“平权”也不过是狭隘的平权,我们更应该去追求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个体间的差异而不是单纯盯着“两性间的差异” 。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也许有人会说,网络助长了女权乱象,让疯者更疯,但是与其让女人们离开网络,然后依旧在生活中忍受各种性别压迫和政治不正确,继续沉默如初,倒不如就在这种女性式的争吵中先构建一个脱离于现实生活外的彼此独立的两性平等的世界。

    其实,这种女权运动一开始针对的就不是特定的个体,更不是男人,而是带着父权旧思想的社会公知。

    比如“女人不结婚生子,就不完整”

    “女人年龄跟她的价值成反比”

    “女人要会做饭,还要温柔,否则就是女汉子”

    “女人格局小,干不了大事”

    等等……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但是同时,这种思想同时也压迫着男人们,比如“房子都没有娶什么媳妇” “男人不能哭,不然就是娘娘腔” 这些那我们肯定也更加耳熟能详吧。所以,还是记得叫上你的男闺蜜,男盆友或者男老公吧,因为这事儿,对男人也很重要!

    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女神节” 到“网络新女权运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m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