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迷”之自“信”

“迷”之自“信”

作者: 有点懿思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0:02 被阅读0次

18年去日本游学的时候,参观了太宰府(类似于孔庙)。当时好奇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原来在重要考试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前来祭拜,只为了考出好成绩。

2个月前宝宝突然发高烧,药效一过,温度马上就升到39.5,去医院检查就让继续吃退烧药,注意观察。为了熬过这个过程,除了好好护理孩子外,我只能默默祈祷诸神保佑,让孩子别太难受,赶快好起来。

最近准备换工作,我会佩戴自己的幸运饰品,提前半小时出门,如若这样会感觉自己更幸运,更有可能成功。

为什么明明可以靠努力、靠科技、靠实力来治愈的我们,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依靠的却是迷信?

迷信从何而来

不得不说自有人类以来,迷信就没有间断过。起初是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神话,后来又形成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各种迷信活动。

记得古书里有关于做法事求雨的声势浩大;

有雨季前用孩子祭神,安抚河神;

还有中课本里说过的关于白磷自燃的现象,被称为所谓“鬼火”,是不祥之兆的化身等等。

就算是在当今的社会,这样的迷信活动在还保留在世界的很多个角落。

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迷信=事实?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天性有缺陷,且迷信能够即时满足人类的这个缺陷

天性缺陷,任何事必定是完整的,有因果的,可靠的,让人有安全感的,必须达到自圆其说的。如果还有很强的故事性,会传播得更广。

即时性,立刻马上能得到解释,刻不容缓,最快的方式就是神灵。

当然现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有一个原因是迷信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我暗示,更容易达到我们想实现的愿望。

哲学说:迷信不可信

先从哲学上来看,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纬度的逻辑推理才能被称之为正确可信。

逻辑三洽

迷信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很多时候却会出现不灵的情况,也就是说事实和逻辑不符,不符合逻辑自洽。比如古时某地的河神收了祭品,却还是有洪涝灾害。

迷信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基本都是靠神灵的力量或是口口相传来造势,所以并不存在与其他逻辑他洽。

迷信也不具备续洽能力,往往比较任性,时灵时不灵,无法推断。

这样看来从哲学的角度,迷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从科学上,迷信又有哪些破绽呢?

科学说:迷信漏洞百出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第一标准。                                                  ---卡尔 波普尔 

证实法VS证伪法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迷”之自“信”

    18年去日本游学的时候,参观了太宰府(类似于孔庙)。当时好奇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原来在重要考...

  • 迷之信之

    豆豆这几天感冒发烧,医院去了两趟吃药也没见烧退下来,他奶奶说很有可能是中邪了,鬼怪缠身,需要夜里出洞拜拜,...

  • 迷而信之

    所谓的科技救不了人,人更容易从心灵上堕落。所谓的高科技同普通人渐行渐远,甚至成为权贵划分的工具。

  • 《传习录》作业第五天一同气相求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既是货...

  • 自迷

    花丛深处 我哪有片刻的清醒? 哪怕片刻 随时落水 随时心疼 随时俗了人。

  • 迷信,迷之信也!

    中国人没有信仰,但却一向都有迷信的传统习俗。就拿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说,许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幸运数字或讨厌的忌讳数字,...

  • 【一天一画】48.49/365边吃边画4.5

    迷之额头以及迷之尾巴。

  • 迷(er)之(le)自(ba)信(ji)生命之旅(二)

    上回书说到把能穿的都穿上下车了。此时2018年12月24日6:35分,室外温度—28度(零下28度)(打开听觉系统...

  • 札記一則:

    别于生之雾里,迷涂; 别于油盐酱醋中,沉沦; 虽今之颇残忍, 亦勿令自, ...

  • 自醒,浮华

    &. 自醒 虚生之华,迷眼。 落入套中套, 以套而取。 立身之向,行为之印, 而树之果—— 可于天地之间,行而自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迷”之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nc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