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如无意外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是部纪录片

如无意外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是部纪录片

作者: 戲味記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09:09 被阅读12次

    诚实快语:陈安琪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失败”的人物访问最终却变成一部内容丰富,又不失戏剧性,话题更令人回味的纪录片。就凭片中陈安琪和这部片的主角——艺术家黄仁逵,针锋相对、快人快语的斗嘴部分,足可断定《水底行走的人》是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

    《水底行走的人》导演:陈安琪,类型:纪录片,语言:粤语,片长:91分钟,上映:2018-7-5(香港)

    陈安琪的纪录片新作《水底行走的人》早在年初香港国际电影节早有所闻,当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香港艺术家黄仁逵已是万分期待。

    陈安琪在她的第三部纪录片中选择拍这位相识已有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多少有点偶然,事缘在拍完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后,陈安琪就着手下一个计划——去法国拍摄高行健,而黄仁逵曾经在法国读书,于是陈安琪叫上他同行,黄仁逵在《三生三世》已经和陈安琪合作,这部片的预告就是他剪的。

    但是随着对高行健展开资料收集,陈安琪发现这个人其实不太有趣,不想拍了,当她把这个想法跟黄仁逵说了,黄仁逵也同意好友的看法。

    没有拍成高行健,陈安琪此时却想把镜头对准身边这位老友,她想拍黄仁逵,一是想更加深入了解这位老友,二是她觉得像黄仁逵这种艺术家不应该只局限在圈内认识,应该值得更多普通人认识他。

    “我的画家朋友告诉我,若我要拍一个画家的纪录片,但他不让我拍他绘画,那这部电影一定拍不成。”——陈安琪

    虽为多年老友,但并不代表这部人物纪录片容易拍。相反,它比陈安琪之前的两部纪录片(《爱与狗同行》、《三生三世聂华苓》)都要难。黄仁逵的性格和个性,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反应,让陈安琪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位朋友。

    《水底》的开场,字幕交代陈安琪的自白,“我的画家朋友告诉我,若我要拍一个画家的纪录片,但他不让我拍他绘画,那这部电影一定拍不成。”黄仁逵就是一个不让人拍他画画的画家,但当我们看这部电影,当然知道它是完成的,那这部片最终怎么走向?影片开场就已经令人有追看下去的冲动。

    黄仁逵不允许拍他画画,没有例外,陈安琪说给他一台gopro自己拍,他也拒绝,这是陈安琪拍摄之初遇到的第一个困难。黄仁逵不配合,拍摄很难进行下去。但过了几天,黄仁逵回复陈安琪,可以尝试接受planB,陈安琪于是给他准备gopro,于是我们才在影片中看到黄仁逵作画的场景。

    片中作画的场面全部来自黄仁逵用gopro自拍

    “可以说,但我不说”——黄仁逵

    原以为这是这部片拍摄唯一的困难,黄仁逵也会有妥协的时候。但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在随后的画面中,我们看到黄仁逵经常表现出的执着、不妥协、不配合几乎贯穿全片,甚至有时你都分不清到底他这是否在刻意刁难。影片经常穿插陈安琪的自白字幕,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安琪的难处。

    人物纪录片通常是通过拍摄记录这个人物还有对他的访问和叙述,包括他朋友的访问,让观众慢慢认识这个人。但《水底》与众不同,影片中的访问都不太像我们理解中的访问。全片的访问环节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字幕的交代,在聚会的场合有些什么人出席,正在谈黄仁逵的朋友是谁,陈安琪并不说,当中有些人观众可能认识,但不认识也没关系,这无关宏旨。

    陈安琪没有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访问,而是选择亲自出镜,走进黄仁逵的生活,在一个个场景,一次次聊天中记录他。只是这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两人的斗嘴,黄仁逵对陈安琪的发问仿佛戒备心很重(最常出现的一句:“可以说,但我不说。”),甚至镜头角度如何,机位怎么摆都会反问陈安琪,像和画廊sin sin的老板三人对谈,黄仁逵就问,之前那些访问都是单人镜头,为什么这次要把他和sin sin老板放在一个镜头内?

    画画、跳舞都不是“工作”,是“生活态度”

    两人对艺术、对创作的话题经常针锋相对,有时黄仁逵会反客为主。籍着两人那些带有冲突的对谈,我们对黄仁逵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在搵食大晒,金钱利益至上的香港能出现黄仁逵这种艺术家,香港应该庆幸。因为一直以来,我会认为香港这个社会诞生不到这些特立独行的艺术家。黄仁逵对艺术似乎有着一种极高纯粹的看法,艺术家在他看来,是不能有任何的“杂质”。

    他说他自己不是画家,只是“画画的人”,“画画、跳舞都不是“工作”,是“生活态度”。”“香港管弦乐团就是工作,不是艺术,他们是有工资出,所以工作,少一分钱他们肯定都不肯,你让他们下班后跟我们一起玩蓝调,看他们来不来。”就连陈安琪都“看不过眼”反问:“你洗唔洗去到咁尽啊?”(你需要这么极端吗?)

    在黄仁逵看来,尽管你的工作是画画也好、跳舞也好,但工作之外你不会再做这些,不是你的生活态度,那你会有多爱它可想而知。

    黄仁逵在金钱和消费至上的香港,选择不营营役役,他画的画从不考虑画那么大将要挂去哪儿,“我画的画不是给你挂的。”他不跟画廊合作,曾经有画廊有意跟他合作,一坐下来就先谈分账,黄仁逵转头就走了。

    黄仁逵也做电影美术指导,行内知名度颇高,但他说他所参与的所有电影,没有一部不是他因为想做而去做的,就是说,他做的这些美术指导都不是为了钱。

    陈安琪在黄仁逵的家闲聊艺术和创作

    “所有人拍纪录片都是为寻找自己,一开始我已知不关我事。”

    黄仁逵对创作的观点同样给我们很多启发。“创作是自己把现实重整,若这过程也不快乐,不知什么才是快乐。”“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我们创作”“创作源自观察,但另一样同样甚至更重要的,是想象力。”“画画是“呈现”(present),不是“象征”(represent)”

    《水底》最终以黄仁逵退出拍摄而“烂尾”,根本矛盾是在两人关于这部片的创作分歧。纪录片有两种,一种是拍摄等待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那些动物纪录片),一种是安排好的,是导演需要的事情。

    “所有人拍纪录片都是为寻找自己,一开始我已知不关我事。”在黄仁逵看来,陈安琪拍这部纪录片一切都是按她既定的构思安排出来的,自己不过是她的演员。

    而陈安琪对这个“指控”极度不满,她认为黄仁逵误解了她,她根本没有当他是演员,她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也没有预设的结构,更没有考虑市场,考虑要不要打入内地。影片加插了6·4的话题,黄仁逵在酒吧跟别人辩论,就这点已经铁定这部片不可能引进。

    只是黄仁逵并不相信“没预设”这一点,他觉得陈安琪的创作“不诚实”。于是两人的冲突才在那场10小时的酒局最后爆发。黄仁逵在这场酒局后给陈安琪发信息,他不想再拍,他不愿继续做她的演员。事后据陈安琪说,因为黄仁逵的退出,片子没法继续拍,之后的很多计划内拍摄就此打住。

    不过也正因为黄仁逵的戏剧性的退出,让陈安琪对这部片终于有了清晰的结构,最终呈现给我们这部《水底行走的人》,也促使陈安琪自省对创作的思考。作为观众也是如此,我们最终能在影片中对黄仁逵有多深的了解已经不是最重要,反而关于艺术和创作,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和回味。

    本文同时发布于公众号“诚实影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无意外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是部纪录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od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