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乱”(下)
10.1.8 惟酒无量,不及乱。
不及乱,就是喝酒不要喝到醉乱的程度。胡氏曰:“乱者,内昏其心志,外丧其威仪,甚则班伯所谓淫乱之原皆在于酒。”陈祥道:“不及乱,‘不为酒困’是也。”程子曰:“不及乱者,非惟不使乱志,虽血气亦不可使乱,但浃洽而已可也。”《四书辨疑》曰:“酒之本性无他,惟能使人神志迷乱而已。”《疑辨录》曰:“乱者,醉所为也。欲不及乱,惟不醉而后能之。此文王毖酒之训所以言德将无醉也。”所以,《乡党篇》记载的是,惟其喝酒没有量的规定,但不能喝到醉乱的程度。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此处的“乱”是扰乱,打乱的意思。钱穆先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则巧言足以乱己德。小事不能忍,如妇人之仁不能忍其爱,匹夫之勇不能忍其忿,足以乱大谋。”孔子说:“巧言能扰乱人的德性,小事不能忍就扰乱了大计。”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个“乱”,是指为非作乱。《论语注疏》曰:“若好勇而不好学,则是有勇而无义,则为贼乱。”孔子说:“只是好仁却不好学,其流弊是愚昧;只是好智却不好学,其流弊是游荡无根;只是好信却不好学,其流弊是贼害;只是好直却不好学,其流弊是急切伤人;只是好勇却不好学,其流弊是为非作乱;只是好刚却不好学,其流弊是狂妄抵触人。”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这个“乱”,是扰乱的意思。《论语稽》曰:“紫夺朱,色足乱明也;郑乱雅,声足乱听也;利口覆邦家,佞人乱政也。”陈祥道曰:“紫乱正色,郑乱正声,利口乱正言,故孔子恶之。”孟子说:“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本章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取代了朱色,厌恶郑声扰乱了雅乐,厌恶那种口齿之利倾覆国家的人。”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这里的“乱”也是作乱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只有勇却没有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却没有义就会做盗贼。”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白话】子路跟着孔子出行却落在了后面,遇到了一位老者,用杖挑着除草的器具。......子路说:“一个人不出仕是不义的。长幼之节不该废掉,君臣之义又怎么能废掉呢?自己想要洁身自好却打乱了人间的大伦常。君子出仕做官,是推行他应该做的道义啊。大道不能行于世间,已然知道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