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课后,本想好好读读书、跑跑步,却因为舍友们打游戏,自己怕和舍友没有共同语言而选择一起打游戏。
下班了,本计划好去健身房锻炼,却因同事们的一顿火锅邀请,自己怕和同事们不合群,而选择去聚餐。
本不喜欢看狗血剧,却为了和爱八卦的同事们拉近关系,而选择熬夜看剧。
多少人会惧怕自己成为人群中的异类。
又有多少人会为了合群而做出或多或少的勉强,当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换来的只是融入一个不合适的群,这对自己也只是一种消磨。
《乌合之众》里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令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如此这般的牺牲,往往换来的也只是貌合神离的合群,正如颜如晶说的:“我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我合群了,就是真的内心孤独。”
优秀的人,从不依赖合群,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我有一个朋友莎莎。
多年前,她在一个三线城市,念着一所不知名的二本院校。
宿舍六个人,莎莎好像有点不合群。其中四个人喜欢穿衣打扮,恋爱旷课,另外一个经常外出兼职,只有莎莎喜欢读书学习,奖学金年年预定,得空了就去图书馆,厌烦了,就去操场跑跑步。
在她们眼里,莎莎只是一个不懂享受,埋头学习的傻学生。当你越努力,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不合群的怪物。
毕业后,莎莎顺利考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如今已过上一线城市的白领生活,当年的舍友则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早已和莎莎断了联系。
从最初的不合群到最终如此大的人生差距,正如叔本华在书中所说:“要么孤独,要么平庸。”
深以为然,合群,往往是一群人的狂欢,而成长,更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孤单。
春晚主持人董卿,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更不会忘记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出口成章、“富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气质。
这只是我们看到她光鲜靓丽的一面,更多却是在聚光灯之外,她厚积薄发的努力。
在一次记者采访时,她说到:“自己的卧室不会放置任何电子产品,每晚睡觉前,都会阅读一小时。”
成长路上,最不重要的就是合群,与其浪费时间去抱团取暖,何不花时间点亮自己,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陶立夏说道:“太多的答案不在外面的那个世界,而在你的内心里。沉湎于你的孤独,终有广阔的天地。”
当我们迷茫于回答该不该合群这个问题时,到不如在自己的内心找答案。
当我们的自我变得强大时,便有了自己的方向,就不需要通过合群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愿我们学会不合群,珍惜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做一个不卑不亢,不忘初心,内心坚定而又温暖的人。
作者:天才方格,95后金牛男。想用文字温暖你,正如温暖我自己。个人公众号:方一格 个人微信:l918669829 感谢您的关注!
图片:pexel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