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把时间当朋友》,最大的感触是,人们包括自己几乎每天都在想“我要……”,而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想到了近期自己对稳定的渴求,对待遇的不满与对按点下班周末双休的大企业的期待,和由此产生的焦虑与烦躁。自己正如书中所说,没想到自己有什么,能提供什么。
解决当前的困境,除了踏实积累,提高核心竞争力外,没有好的办法,而过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相信书中所说,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去换能换的东西。
此外,通过满意曲线知道自己当前正处于低谷,心态平和了许多。
以下为摘抄
1.书中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
若真的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时间无须管理,它是你的朋友,陪你亦步亦趋走到最后的朋友。因此,“管理”的焦点根本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
2.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3.从满意程度曲线可知,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这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而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4.不成熟的人的一个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然而“我要”的欲望从来不会消减,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
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情况更恶劣的时候,那欲望之火甚至可以烧掉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以至占用原本可以用于努力(或者投机)的时间,陷入死循环,无法挣脱。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抑或投机取巧的方法和经验),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