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吃的芥菜都是老家的小姑子给腌好,老公回家时拉回来的。净吃现成的了,今年她在外面干活挺忙的,也就不再劳烦她了,自己动手腌了。
下午三姐妹遛弯时听张姐说,她早晨去永辉超市买菜时,看到芥菜又大又新鲜直接买回来了。我就有点着急了,等不及明早去早市买了。由于第一次买没经验,遛弯回来叫上张姐陪我去超市买芥菜。
张姐带我直奔她买芥菜的位置,到了后发现摊位已摆上了大萝卜,“哎呀,卖没了”张姐惊讶的说。不照镜子也仿佛能看到自己脸上写着“失望”二字。
蓦然转身,发现芥菜被转移到土豆堆旁,都是带着一身泥土来的,不仔细看极容易混淆。
人的情绪如一阵风,来也快去也快。
按照张姐教我的方法,挑选了一些个头不大不小,外表光滑,坑少的,回果然是经验之谈,确实回家削芥菜时体现出来了,省劲还不浪费。
没敢多买,先挑了两塑料袋,担心买多了家里的坛子装不下,少了可以再买 。
平时,我俩就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在回家的路上,每人怀里一袋芥菜,腌咸菜的话题,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儿时印象中,秋收结束后,忙完地里的活,爸妈就开始积酸菜(东北人整个冬天的主菜)储存过冬的蔬菜。妈妈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家务。
如今咸菜成了饭桌上的西客,腌咸菜也成了个人喜好。从前除了酸菜、白菜、土豆、大萝卜、粉条外,它是每天都会闪亮登场入席的。这说的是勤快人家,若是摊上好吃懒做的家长,一家人只是吃大葱蘸大酱了。
很幸运,我遇到了能干又勤快的好妈妈,她把并不富裕的生活,过得烟火气十足。她很会安排饮食,咸菜花样众多。这点好的基因遗传给了我,我也特别喜欢在厨房里为家人烧菜做饭。
妈妈做的咸菜花样众多,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样1.碎咸菜(白菜丝,胡萝卜丝,香菜段,葱丝放盐搅拌均匀,原汁原味咸淡适中)
2.酱菜,顾名思义就是放在农家酱里的菜品,我妈妈很聪慧,她会将里面较咸的黄瓜做面条卤用,节省了买盐的钱。妈妈还会把吃剩的整个烀土豆,放在酱缸,时间长了吃到嘴里不软不硬,口感很好。记忆中还有用纱布袋装着的芹菜段。那时我对我家的酱缸情有独钟。
现在妈妈年岁大了,不再自己做酱了,就再吃不到了。那些年的美好回忆总会历历在目。
越吃越有味道,现在很多视频都在教如何做呢!噔噔噔,我的最爱,也是家人的最爱,腌制的大头菜和大辣椒一起拌的油咸菜,再加上一道灵魂料汁,那种美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们是爱的延续,情感的链接!
特定时代的往事也使同龄人无法忘怀,产生了心灵的碰撞,说的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到了电梯口,我俩唠的热火朝天意犹未尽呢。
哈哈,就写到这吧,估计熬制的咸菜水已经凉透了,不能冷落了被我修理溜光,洗净放在缸里面的芥菜呀,赶紧给它们灌个水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