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中,偏见都是别人的,可能也属于那些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同的人。或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持的观点都是真理。
“老干肎读”第一讲,以“偏见”为关键词,似乎不过分。这也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来看看,老干是如何评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38c77bd45a733ed5.png)
01
是谁,或者是什么束缚了你?人只有从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才是自由的。《逍遥游》认为:束缚我们不得自由,无法逍遥的,主要有三个:被有限境遇所塑造的自己,来自物种本能的对成功的渴望,来自人类社会性本能的太在乎人群的毁誉。
——谈偏见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个人会被什么困住?
答案,当然是自己的观念。你秉持因循守旧,那你就不会改变,抱着原有的观点一成不变的生活;你开放包容,你便会去尝试很多不同的事物,结交更多的人;你以自我为中心,你的圈子就越来越窄;你坚持养生,你的身体和心态就会变得相对健康……
《逍遥游》关于束缚我们不得自由的三条原因非常精辟。一是我们身处的环境塑造出来的自己,很多都浸入骨子里了,且很难改变,尤其是视野与格局,处事的态度与方法,都会受牵制;二是我们自己对成功的渴望,有的人认为非我莫属,有的人认为无所谓,每天过开心就行了;三是对名誉或者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看重。人活世上,总会受到他人的评价。这评价里也就会有好与坏之分,一旦陷入对坏的评价的非常在意,那这个人就注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果要真正的洒脱和逍遥,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02
孔子的“绝四”:不臆测,不绝对,不顽固,不自以为是。这不是孔子的最高境界和生命气象,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限制。
——如果要做到孔子的“绝四”,很难的。不臆测,不去揣测他人的想法,不去用这样的想象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说话和做事留有余地,不绝对,不高高在上;不那么固执己见,沟通也仅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迫他人接受你的观点,按照你的想法去行动;不那么的认为自己了不起,承认他人的一些优点,走向中间地带。
如果这样的话,字面意思的偏见就不会形成了。
03
前有-前见-成见-偏见
承认偏见,警惕偏见,不消灭偏见,不陷于偏见,不作偏见之争,开放偏见,呈现所有偏见,超越所有偏见,以偏见游于诸偏见。
——每个人的想法经历了:前面就有,形成了前见,前见慢慢变成成见,最后就形成了你的偏见。
世界之所以大同,应该是因为这是一个偏见的集聚地。
偏见未必是不好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是偏见,都是生活阅历留下的偏见。
与一个和自己偏见差别很大的人相处,容纳他们,学会和他们合作,这就是一种开放偏见,超越偏见,在所有人的偏见基础上,达成某种共识。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这个人算是比较通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