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中医解读 看透本质
《伤寒论》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伤寒论》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作者: 海生_5971 | 来源:发表于2021-08-25 11:00 被阅读0次

3.2 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太极图的阴阳之“象”(图形)表达了“道”的内涵。《伤寒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素问·阴阳离合论》的阴阳理论,将阴阳图形与经脉、证建立了联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形成了中医学临床的纲领。比喻生命在本质上如同太极图的阴阳运动;并具体化为太阳与阳明、太阴与厥阴的开阖调节机制。开、阖就即阴/阳协同运动(即如同避害/趋利的调节机制),而运动的主导者就是这个“枢”的功能:少阳经、少阴经完成。(参见太极图,三阴三阳)。 古代明确认定阴阳运动是由“枢”启动主导;是物化的“阴阳应象”。那么“枢”是什么?手足少阳的三焦经-胆经:三焦“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难经·三十八难》。因此三焦经作为“别使”(脑中枢的局部网络层次的执行者),总司肺心,脾胃,泌尿的调节控制。三焦是复杂调节系统,产生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场所。

1)“枢”是古代阴阳运动的中枢

经文并不停留在气的概念层次,《素问·阴阳离合论》深入到气的结构层次。令人惊叹:古代的“枢”与现代语言中枢神经之“枢”不仅仅是文字的巧合,而且具有相同的内涵。脑中枢及其交(副)感神经通道与五脏六腑的联接组成生命平衡调节系统,本质上与古代的三阴三阳;以少阳为“枢”的阴阳运动的结构异曲同工。调节机制与枢机运动虽然语言表达不同,都是指无形的“气”。由此可见,古代从结构层次确立气属于阴阳调节的功能属性;其重要性在于证明了当时就能够以宏观角度,不仅认识到气属于“功能”;并且通过“枢机”实现。中医的临床包括药物、针灸、气功的巨大成功,正是来源于中医思想吻合于“枢机”学说:天人互动的调节规律的认识。

2)为什么少阳枢机理论能够正确指导治疗?

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可谓少阳万病方宗。组方: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用量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4枚。功用和解少阳。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本方用于伤寒少阳证。伤寒少阳证通过半表半里层面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所解决的不仅仅是症状问题。现代语言是通过机制、渠道、体系进行调节。这意味着调节的大格局是往哪个层面排病,在哪个层面解决,从什么途径来排解。至少给现代人提示疑难杂症的治疗,比如常见的脑功能障碍糖尿病癌证是否应该重视通过少阳、少阴“枢”机入手研究?这些专业问题,为专家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思路;前提显然是以气概念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相关文章

  • 《伤寒论》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3.2 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太极图的阴阳之“象”(图形)表达了“道”的内涵。《伤寒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素问·阴阳...

  • 开阖枢-壹圆文化

    有位圈内易友要求讲讲“开阖枢”理论,这也是正确理解三阴三阳的关键。 首先声明,我不是中医专业人士,也不想陷入中医几...

  • 阴阳离合

    开合枢 《素问·阴阳离合论》: “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合),少阳为枢。 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

  • 《医原》之枢机论

    窃闻三阴三阳,有枢机焉。枢者,如门户之枢,乃阴阳开阖之转机也。 《内经》枢机有二∶一曰少阴为枢...

  • 2018-12-18

    禾粹堂——阖枢开启气机套 气机疗法操做流程 准备工作: 1、客户取仰卧位,能量气机仪——开启阖枢(能量气机仪一号、...

  • 悟医道真(六百二十一)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太阳为关,阳明为阖,...

  • 金火竹言[医理篇㈣]之开阖枢

    时下之人对于中医有一种美丽的误解,即是优秀的中医都是靠时间沉淀和经验累积出来的”,乍看之下觉得不无道理,但细思后或...

  • 2020-06-07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18 三阴三阳之开阖枢 《黄帝内经》之阴阳离合论,主讲阴阳如何结合和如何分离的。先讲天地...

  • 观心庐医话 |肝义决疑

    观心居士 《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今有医家以“肝主疏泄”作为理...

  • 少阳病

    论述:《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少阳经处于太阳经(表)和阳明经(里)中间,犹如门枢。《黄帝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开、阖、枢的调节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us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