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不学无术,只爱闲书。痛恶很多事情,尤其是所谓名著。外国名著佶屈聱牙,无法体会其深层内涵;中国名著吧,看着总会忍不住条件反射的想: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此文应该分几个段落?接着奋笔疾书,写在考卷上。这么看来,我的语文老师的教育还是成功的,他锻炼了我看名著的惯性:先考虑作者,他是怎么胡想的。
偶然一次,翻着课外阅读,不经意的读到了《边城》节选,文字平平淡淡,没有过多华丽辞藻,可看着看着,就放不下来了。那晚我一口气读完了节选内容,不过瘾,又上网找了全本读。教科书上告诉我的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一个晚上,这个火熄灭了,只剩下了涓涓细流的水。《边城》打开了我思想的局限性,在纷争的世界中,竟然还有这么一片平静之地,那里的人们简单、热情,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生活。小悲、小苦,却处处透着人情味儿。在那个年代,边城,就是沈从文回不去的乌托邦吧。
几年后,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这座边城的原型,凤凰古城。一进古镇,浓浓的商业气息,路过的导游跟游客煞有其事的介绍:“在我们这里,女的卖银,男的卖糖,刺激不刺激!”我心想,不说相声可惜了,这文字游戏玩的,跟介绍新朋友煞有其事的说:“这是我刚交的朋友!”异曲同工。也不能怪游客,任谁到了这里都心猿意马,荷尔蒙强烈分泌。到旅店,招牌写着“一页情”,站在沱江边,别人大喊:“快,湿身去!”晚上呢,各种男男女女沱江边孔明灯、莲花船的放着,跟着酒吧的音乐,情不自禁的双双进入旅店。
当然,还是有安静的时刻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匠人,用铁丝手工编织的各种工艺造型,逢人就讲,全凤凰独此一家,全是一把屎一把尿的纯手工打造,中央电视台死活要报道,拦都拦不住。我看着三十米远的一家跟他一模一样的店铺,默默无语。
吃饱喝足,我就坐在沱江边上,看着上游的店家涮着拖把,中游的旅店洗着衣服,下游的游客打着水仗,也挺有趣。时不时的会有小船划过,载着一船的游客。当两艘船擦身而过时,撑船人会唱着民歌,打着招呼,那一刻,时光交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座边城,端午节时,人们敲锣鼓、划龙舟,比赛抓鸭子,翠翠站在桥上,目不转睛的看着;爷爷呢,悄悄的回去,跟朋友喝酒聊天去了。就这样,站在热闹处,看过往的安静;躺在安静处,想过往的热闹。
我一直会想,一个内心该多么平和、温暖的人,才能写出边城这样的文字。沈从文算是这样的人吗?也许吧!他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情书足足写了三年,又讨好未来的岳父岳母,最后才瓦解了张兆和的防线,选择和他在一起。可婚后,沈从文又出轨高青子。老婆是学生,情人是粉丝,这要是放到现在,应该是娱乐圈的一个爆点新闻,不知哪种震惊体又会出现。不管怎样,沈从文找到了自己的乌托邦,我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