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分大乘和小乘两种行门。大乘佛法以利益众生为第一,所以把慈悲放在前面;小乘佛法以自利为第一,所以把寂静放在第一。
中国先祖就有圣贤教育,根基好,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古德接受的是大乘佛法,在慈悲里修寂静,这是自利利他。寂静是禅定,慈悲要落实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中。如果离开前四门,慈悲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慈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行为中。
布施是慈悲的源头,布施就是利益众生,三界六道众生都有苦难,只是所受的苦难不一样,有的是精神上的苦难,有的是身体和物质上的苦难。就是三界里福报最大的大梵天王也有苦难,他没有出轮回,天福享尽也流转堕落恶道。对于这些福报大的天人他需要法布施,所以布施有财、法、无畏三种布施。
只要不出轮回,就会堕落。所以佛教化众生最终都以般若为目的,若无般若,修前五度都是善福。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果报在欲界天,修禅定,果报在色界和无色界天,都没有超越三界轮回。
因此,菩萨行门的六度中,前五条重在事上行,而般若行门在理上。这一条要如何修?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般若智慧。《般若经》云:“三轮体空。”就是我们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要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就是般若波罗蜜。 所以,般若不能离开前五度,离开前五度,般若只有理没有事,般若就落空,必须有理有事才圆满。
所以,古德常说:“要福慧双修。”这样就理事无碍,理事圆成。因此修福就是要好好修前五度行门,在行持的时候要做到离一切相而三轮体空,就不会落到一边,就成就了第六度的般若波罗蜜,才能永超生死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