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情与面子读后感

人情与面子读后感

作者: Nicole_87ea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2:34 被阅读0次

《人情与面子》,作者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作者运用最新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建构出“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框架;详细讨论了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二体面、绐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交际术语,并以之深入剖析中国人的社交心理,阐明了支配中国官场运作和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正如现下风靡世界的《权力的游戏》,西方中世纪的权力之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骑士精神,争夺王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集体主义下的中国社会却把这种“游戏”玩到了骨子里,成为人情世故的天理大道。

细细想来,中国人对于“人情”和“面子”的玩弄和尊崇到像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定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关系社会正是我们嵌入其中的,分割不开的。你嘲讽,你反抗,最终都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成为那或浑或浊的滚滚浪涛中一股。

对于“人情和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的剖析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明白这世道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作为社会机器转盘上的小小一个齿轮又该如何自处。此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夫态度倒更能让我们在这个世道如鱼在水,惬然自如了。

中国社会之所以是人情社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是农耕民族,是集体社会,大家每天都要在一起,需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才能更好的生存。于是才有了儒家思想,才有了三纲五常。这就引出了中国人对自身身份的定位,从小我们就知道要“拉关系”、“懂人情”、“长脸”,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因为中国人对自身的定位是由其所处的环境以及交往的人来决定的。跟长辈在一起,就要谦卑、礼貌;跟小辈在一起,要威严、庄重;跟外乡人在一起,要热情、大方。而西方人则不一样,西方是游牧民族起源的社会,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上帝的子民,人人生而平等;在中国,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小孩要满足父母的期待,父母要教育小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思想延伸到社会中就是在一个公司就要以公司为荣,离开了学校以学校为荣。

这本书是论文的合集,所以没有什么逻辑性,内容也有一些是重复的,而且很多都是在阐述现象,并没有深入的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当然主题都是围绕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主题,进而阐述权力,作为学术性论文,故逻辑清晰,个人感觉理解了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掌握了,模型中由我们经常遇到的怎么答复别人的请求出发,表现出中国人的面子观,再根据答应与拒绝来表现出我们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及法规公平原则,从而体现出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的逻辑框架,给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还是能带来启发的,推荐。

相关文章

  • 人情与面子读后感

    《人情与面子》,作者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作者运用最新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

  • 《人情与面子》

    1.脸非脸 “脸皮厚”,说的绝不单单是我们皮囊之上那张脸的厚度,而是中华文化中“道德”的另一种解读—没有了道德感。...

  • 人情与面子

    翻开中国历史,人际交往中,讲求的是人情,也就是嘴上挂着的面子。买个东西,吃个饭,给老板说我是XXX的朋友,拿到...

  • 人情与面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这是一本解读中国人所谓“面子”问题的书,它解释了中国社会交往...

  • 《人情与面子》

    1.面子就是跟你有关的人对你的接受和判断。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2.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就像...

  • 人情与面子 笔记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 理解中国人际交往行为,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阐明了中国文化所认可的交往准则。 ...

  •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关于作者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

  • 《人情与面子》听书感受

    听起来有点意思,这本书教我们理解中国的人际交往行为。 它深刻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同时...

  • 《人情与面子》黄光国

    知识点: 一、面子和两类因素有关 面子分为两种,道德脸面和社会脸面,面子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脸...

  • 面子

    面子 在中国很多的时候是要讲面子的,而面子呢,具体是什么呢?最近看了《人情与面子》的一本书。 其实面子很难定义,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情与面子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al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