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权力,就会联想到政治,在职场中大家都不喜欢办公室政治,经常会说某某公司政治斗争厉害,影响公司发展等等。我个人也非常反感政治手腕,但是处在尘世中,还是本着学术性研究的角度探讨下这个问题。
阶级是骨子里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就有政治,现在有一些网文倡导什么组织完全扁平化、去掉管理层的论调都是不切实际的哗众取宠。著名小说《蝇王》和还有黄渤的荒岛电影《一出好戏》都将人的阶级意识刻画的很生动,这种情节可不是只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现实生活中从学校、到商业组织、到俱乐部,甚至监狱,只要有群体的地方都会滋生不同的阶级。这是因为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很多时候不是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是同类之间的,窝里斗也比敌我斗来的更频繁,阶级上超过同类就会获得更多权力,会让你有更多支配权、获得更多资源、生存的概率更大,权力欲是写到人基因里的。纵观整个人类的进化史,各个王朝的更迭,等级结构无处不在。
零和博弈
现在很多正能量的说法,说零和博弈是不好的,我们要追求非零和的博弈,寻找“第三选择”,可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常常是零和的。比如说,社会地位、公司职位。“把蛋糕做大”是我们常说的一种合作理念,但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竞争往往不是做蛋糕、而是分蛋糕的问题。公司资源有限,一个人得到其他人就得不到,这个项目给你就没他,年终奖他多你就少,这个职位给你就没他。而且越往上层资源越稀缺,价值越高,自然竞争就越激励。
权力的好坏
中国人没有人不想当官的,因为当官了就是荣华富贵,就是各种特权,有关系后门;但是无一例外,中国人又都讨厌当官的作威作福,享受社会资源的便利。权力就是这么个东西,在自己手里是宝,在别人手里就是刀。有才干的人通过权力可以做出更多功绩,无才干的人独揽大权则百姓遭殃。才干和权力不是对等的,很多人有才无权,又太多人有权无才,有才干的人往往自恃清高,不屑于攀龙附凤,失去了获得权力的机会,没有权力就没办法做更大的事情,就谈不上施展抱负了。
如何获得权力
以下观点来自《权力》一书,该书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权力,运用权力,并维护权力的颠覆性作品。
业绩不是最重要的,老板关心的才是
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县的学校董事会,聘请了纽约市教育部门前主管担任督学,目标是改善一个教育问题严重的学区。这个督学叫克鲁,他用了四年时间,解决了学区的问题,提升了学生们的成绩。于是,他本人在2008年被评为了“年度最佳督学”。
半年后,克鲁得到了董事会的回报,他被解职了。为什么全美国最好的督学被解雇了呢?因为克鲁和董事会的侧重点不一样。克鲁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改善教育质量。但是董事会认为,这个学区的预算有45亿美元,涉及五万多个职位,董事们更关心的是,谁能得到这些职位。所以尽管克鲁的业绩很好,却没踩到点儿上。
美国有一个女编辑,叫蒂娜·布朗,她在知名的杂志《名利场》工作了8年,让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增加到了一百万份,后来她在《纽约客》工作时,让《纽约客》的报亭销售额增加了145%。奇怪的是,蒂娜·布朗的操作模式,并没有给这两份杂志带来任何利润,但这并不妨碍她拥有杂志的大权。
如果从整体来看,蒂娜·布朗的业绩并不算优秀。提高杂志发行量,确实让杂志赢得了关注,但为了维持发行量,杂志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过问题在于,业绩包含很多方面,对蒂娜的老板来说,他可能只在意关注度,而不在乎利润,而蒂娜恰恰做到了老板认为重要的事,从而在更高的掌权者那里取得了信任。所以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有老板认为重要的事情,才是决定我们工作命运的事情。
在争取权力的道路上,第一个关键就是要明白,业绩并不决定权力地位,我们必须关心和老板的关系,关心老板的业绩指标,至少,这个关心程度要不亚于对自己业绩的关心。
起点很重要
富人家的孩子剩下来就要比穷人家的孩子起点高,北京的孩子落地就要比小山村的优越。起点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日后发展的巨大差异,而且由于起点导致的差异,往往难以跨越。在一个公司里也是如此。一个朋友去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该部门在公司内部属于战略要地,公司快速发展,朋友没过2年已经是几十人规模的总监。还一个朋友,去了某公司的夕阳部门,五年了,工资加了两回,团队总缩减了2个人,自己的职位和工作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情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真的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些升职加薪快的就一定比那些原地踏步的工作更努力吗,那些原地踏步的就一定不是人才吗?很多时候是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你选择的起点的问题,你选择的起点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发展曲线。
人们在最初加入一个组织时,总是喜欢进入核心业务部门,也就是最有权势的部门,觉得从那更容易获得权力。但作者认为,在这种核心部门里,我们反而会遇到最有才华的竞争者,和最死板的职业进程。所以如果我们想迅速升迁,最好去找那些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岗位。这个道理在投资股票时适用,在你开车选走哪条路的时候也适用,你认为好的股票,认为好走的路别人也这么认为,人多了反而收益不会太大,而那些小路则可能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当然,选择一条未开拓的道路,需要风险,你也可以选择进入成熟的领域,只要你愿意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遗憾的是这个选择不是你单方选择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也要看你是不是会被机会选择,除了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有多大的选择权,我们拼命读书,考研,读MBA,就是为了有更多选择,选择更高的起点。
成为最引入注目的人
这一点我们可以跟从广告学习,360大战QQ,360是最大的赢家,它的行为好坏放在一边不说,它至少成为了最受人关注的那个。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无脑的广告轮番轰炸,脑白金,恒源祥还有近一段时间的BOSS直聘。难道品宣团队就不能搞出更有创意的广告么?不是的,而是衡量广告效果好不好,并不是看它有没有品位或艺术性,而是看它能不能让人们记住它所宣传的东西。招商银行之前有一个广告叫《番茄炒鸡蛋》,广告口碑炸裂,然后对产品的推广效果并没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属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心理学证实,人们更喜欢熟悉的东西,而反复地曝光,会增加记忆度。
在公司内部你也要如此,不断的曝光自己,该发言的时候积极发言,勇于承担组织工作,敢于”抛头露面“,中国传统教育告诫我们”枪打出头鸟“,所以骨子里都是不爱表现表达自己的,而在职场中你要当这个”出头鸟“,不要安慰自己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算不是金子也要用力去擦亮、去发光。因为在权力之路上,你要让别人记住你,记住了你,就等于在关键时刻会选择你。
需要注意的是,引人注目别招人恨,太做作太刻意,以公众为敌,大家都不喜欢你,这样的引人注明反而坏事。要招大家喜欢,当你招人喜欢的时候,并不一定会争取到权力,而当你有权力的时候,你一定会招人“喜欢”,虽然这个喜欢要打上个引号。如果你已经是中层或高层领导了,你就不用去讨别人的喜欢,而是让别人害怕你,几百年前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名著《君主论》里提到:”虽然让人们既害怕你又喜欢你,是一种很理想的状况,但当你必须二选一时,如果想获得和保持权力,就应该让人们害怕你“。
拥有资源
”扯虎皮,拉大旗“是在大型企业混下去的最好办法,虽然并不值得提倡。但是侧方面证明了只要你能掌握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预算,你的权力就一定大,控制的越多权力就越大。资源不一定就是钱和人这些”硬资源“,也可以是影响力这样的”软资源“,既然这么重要,就应该积极寻找资源,想办法去创造资源。
1971年,有一个叫克劳斯·施瓦布的人从瑞士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本来可以走传统的学术路线,但是没有。他发现,当时的美国经济在不断增长,引起了很多欧洲商人的关注,就觉得商界需要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做做生意,还能交流一些想法,所以他想出一个主意,为商界领袖们组织了一个会议。当时这个会议被称为欧洲管理论坛,慢慢的,这个论坛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世界经济论坛。对施瓦布来说,这个论坛就是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资源,因为他是首创者,获得了一种垄断权,这种权力是别人无法攫取的。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不用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你大可以发起一个读书会、一个羽毛球俱乐部,积攒自己的软资源。
掌握强大人脉关系
朝中有人好办事,这点在官场极其重要。在企业中,也是如此,特别是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我们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去医院,孩子上学等都会想着说有没有熟人,因为有熟人真的好办事啊。在公司内部我们经常会说”刷脸“,同样跨部门协调一个事情你和对方熟,这个事很简单就办了,如果不熟则会处处受阻。
人脉关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社交关系,就是经常跟你在一起或者经常联系的人,比如同部门的同事,家人,好友;另外一种是弱社交关系,这类都属于是泛泛之交,平时可能微信都没几个,甚至都没见过面的网友。在下意识里,我们会以为强社交关系对我们更重要,但是实际上弱社交关系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大。这是因为强社交关系的人常常处于同一个圈子中,大家掌握的信息差不多,而弱社交关系的人刚好相反,能帮你了解新的圈子、新的人,带来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因此,最佳的人际关系策略是,认识大量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同时,要尽量和地位较高的人士来往,这样的社会关系更有助于我们获得权力。
人际关系能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从而增加机会。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能催生良性循环,它使你的可见度增加,从而提升你的权力和地位,而权力和地位的提升,又会使人际关系的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角色扮演
”人生入戏,全靠演技“这话在职场是金玉良言。拥有领导力的秘诀之一,就是扮演角色,作者很坦率地建议我们,想当领导,要学会装模作样。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鲁格夫,有一次去参加硅谷论坛,别人问他,当他不能确定公司的发展趋势时,如何进行领导呢?鲁格夫说了这么一句话:“部分在于自律,部分在于欺骗,而欺骗会变成现实。”但实际上,他所说的欺骗是加引号的,是指做出一个自信的样子,给自己打气,而且由于人的情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那么别人也会随着你自信起来,这对于组织的发展相当有效,所以这是一种表演,演给自己看,也演给别人看。
在扮演角色的时候,有一种情绪很特殊,有助于我们赢得权力,那就是愤怒。当你和同级别的同事一起工作,而你又想对他们施加影响的时候,表达出愤怒很有效。因为研究表明,表达愤怒的人常会被认为是强大的、聪明的,对于表达愤怒的人,别人通常也会赋予他们更高的地位。所以,著名的巴顿将军会对着镜子练习邹眉头。
恭维你的老板
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建立权力基础,那么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让权位更高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恭维他们。不得否认的是人都爱听好话,但是这个恭维又区别于纯拍马屁。一般的时候私底下夸几句老板英明神武也就行了,但是有时候需要当众恭维。
17年底的时候一个新闻很有意思,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内阁会议上,副总统彭斯,在3分钟内,对特朗普进行了14次吹捧。而且彭斯用的还是第二人称:“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就……”美国媒体根本看不下去了,CNN的新闻标题是《彭斯把吹捧提升到了新高度》、《彭斯对特朗普说我爱你》。
彭斯为什么要如此肉麻地公开吹捧特朗普呢?这里面有个新闻背景。在大选前一个月,特朗普曾经被爆出了多年前侮辱女性的言论,当时是他竞选过程中的一个最大的危机。接着又有媒体爆料,那次危机的时候,彭斯一度跟共和党高层接触,曾经设想过搞政变取代特朗普,自己去竞选总统!而这个月的同一期大西洋月刊上,更是有一篇长文,说现在上帝给彭斯准备了一个角色,就看彭斯怎么表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彭斯急需让特朗普对自己放心。那彭斯怎么表明心迹呢?私下说作用不大,所以彭斯选择了在电视台记者在场的情况下一次厚颜无耻的吹捧。这件事儿一做就等于说彭斯很难政变自己当总统了,媒体都看不起他。领导不需要你的吹捧的,但是领导需要你的忠诚,而想要发出一个明确的忠诚信号,应该公开吹捧。所以你看某些机构的工作报告开头永远是在XX的指挥下、在XX领导的带领下如何如何。
最后
权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领导力确实不是仅仅靠埋头工作就可以获得,还是需要手段和方法的。看历史,各种帝王之术,太多人为了追求权力迷失自我,祸国殃民。就是在你的身边相信一定不难发现有些个靠以上手段上位的领导。真实世界就是这样的,它不怎么美好,但我们就是要在认识了真实世界的不美好之后,还对人类充满爱心。为了做事争取权力,而不要为了权力做事。方法本身无对错,只要把他用在正途上,如果只知道耍手段,德不配位,即便获得一时的权力,长久看也必将倒台。拥有热爱工作的赤子之心,也要理解身边的各种狼子野心。《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侵权联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