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要重塑孩子的人格——〈儿童教育心理学〉阅读笔记

读|要重塑孩子的人格——〈儿童教育心理学〉阅读笔记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22:5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了解儿童心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感,孩子也是。
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孩子们对这种优越感的追求,影响到有建设价值的、有益的方向上去。
那么这有建设价值的、有益的方向,标准又是什么呢?
书本当中给我们这样一句解释:是否符合社会利益。
想想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任何值得炫耀的成就,都是符合社会正向价值观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加强孩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这一阵子看了一部电视剧,《暮色心约》,里边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
男孩的父亲没有按照着爷爷的道路走,逃离了这个家庭,走向爷爷的对立面,对这个男孩也不管不问。
爷爷因为传统,因为守旧,因为经济欲望的膨胀,强制性的让男孩儿的父亲和一位神经病患者成了亲。成亲之后,两个人的关系肯定是势同水火,势必又造成男孩母亲疾病的加重。
在时好时坏的病情当中,男孩儿的母亲在行为上,对男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于是被爷爷送到了精神病院。
这一送,就加深了男孩儿心理上的创伤,这对爸爸和爷爷的憎恨中,在对妈妈的思念中,心理阴影越来越大。

这一次福利院的活动中,爷爷带着男孩去参加,正在上大学的女心理师的到来,对男孩的心理有了很大的抚慰作用。
在这之后,大学生回到了学校,男孩也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当中,但是也回到了自己一个人的孤独当中。
许多年后男孩长大成人学有所成,依然不能忘记女心理师对自己的抚慰,依然用年少的方式,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也不吃,也不喝,也不睡,也不理人,跟遑论走出房间了。
这个时候男孩的爷爷才明白了事情的根源,找到了女心理师,坦承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有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企业,自己对孩子的期盼。
再然后,女心理师就对男孩用了认知疗法,也在男孩儿爷爷的心理上做了疏导,让爷孙两个走上了正常的家庭关系。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男孩即便小时候有过阴影,但接受了高等教育,依然没有改变,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差错。心理师进行有效的疏导之后,在价值观上有了新的开启,走上符合正向价值观的道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梳理《儿童教育心理学》,了解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了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来自家庭的父母,就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
书本中,关于家庭里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这样一种说法:外界环境影响了父母及其心理状态,父母的这种心态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这种外在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母无知,孩子就无知;父母有什么样的生理疾病,孩子同样也会有什么样的生理疾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想起来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说的就是家庭对儿童的巨大影响。 早些年的时候,经常跟着童喜喜老师,进行着萤火虫父母的学习,假期的时候也带着孩子参与到夏令营活动中去。
这样的一些活动,大大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使孩子见到了远方,认识到了远方,和陌生的朋友一起度过的夏令营,在孩子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直到现在,孩子提起来自己的童年,就会觉得特别幸福,因为这些活动,使孩子与陌生人的接触,变得很不一般,没有局促不安,也没有脸红胆怯,更没有敌意,或者排挤。
我想这就是一个正面的影响吧,孩子在三四岁到五六岁间,受到的这些良好环境的熏陶,得到了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的积极鼓励,对形成集体意识就自然而然,身体和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这是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弟弟妹妹没办法比的。

特别是现在,网络十分普及,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些外部的信息量,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特别大的。
曾经看到过许多的新闻事件,中小学生为了上网,可以去伤害父母家人,可以去伤害自己。
这是因为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够做到正确科学的区分,所以这些信息就为没有做好准备的孩子,带来了不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那些关于谋杀,关于犯罪和天灾人祸的事件,都会让孩子感受沮丧和压抑,影响自然就不可避免。

3.结合本书,深思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对于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甚至产生了一些恐惧。
想起来在从教之初,总是为一些学困生的差异困惑不堪,总想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补救。
后来一位老教师告诉我说,你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优秀,实在不堪的可以放弃。
那时候也听了那位老教师的话语,做出了一些放弃,可是,随着对这些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内心就越来越不安。
这些孩子学习是不好,但是他们的生活能力远比学习好的孩子要强的多!
又想起来曾经许多年,教室里一些十多岁的男孩儿,开着家里的拖拉机去帮我犁地,耙地,种粮食,在学习上愁眉苦脸,在地里劳作是欢快地唱歌!
他们曾经被我在学习上放弃过,但在做人上,他们永远是善良热爱热情的化身,是美好朴素的化身!

这样想着,又让我想到身为教师的职责来。 我们身处乡间,孩子们背后的家庭,家庭中存在的父母,都因为生活,身心受到影响。
父母作为成人,从外界受到的影响,在经过自身空白认知的转化,再度的影响到孩子,形成了双重影响,或者形成了折射影响,对孩子来说,影响特别巨大。
所以学生在走进学校之后,接受了学校的教育智慧,作为老师,就要为孩子重新建立他的人格系统。
在重新建立孩子的人格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我们重塑孩子的生活模式,重塑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或者说对爱的认知。这就更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孩子身上可能产生的每一种效果,对这些可能的效果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才能够把握取得理想的局面。
有句话说教育宜早不宜晚,我们面对到我们身边来的每一个孩子,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理解,都会在这个领域当中不断出现,这也就促使我们用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孩子,让孩子的行为与他的整体人格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能够重塑起来孩子的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要重塑孩子的人格——〈儿童教育心理学〉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d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