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共同的特征就是完美,仁义礼智信提出的是完美的道德修养;老子的道更是秉承了上善如水的观念,教导世人要回到婴儿成为完人;佛为了完善自我干脆就放弃了自我。
尽管人类孜孜以求数千年,完美离我们依然很远,贫穷、饥饿、战争如影随形。如日中天的科技也不能帮助人心随所愿。
到底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实现完美?不是别的,既不是客观世界,也不是人类社会,更不是生活在左右的其他人,导致一个人不能达到完美境界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此外再无其他。
关于人性的讨论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亦或是善和恶的?回答莫衷一是,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即便争论也没有一种观点能够占据上峰。
问题就出在这个善恶上,善和恶那是人的认识,体现了人情感的好恶观念,而人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不能用人类产生之后形成的善恶观念去评论产生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说善也好,说恶也好,都是人站在自己已经存在的立场上做出的评价,跟客观的人性已经不是一件事情了。
但我们活着需要一个真相,于是就会产生需要和存在之间的矛盾,人需要有一个善恶,但客观并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冲突,我们需要一个答案,但客观现实并不能提供给我们,那么人类尽管有完美的愿望,但怎么可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于是为了这个完美的愿望,我们就会想象出多种办法来,儒释道以及西方的哲学,都是在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要探索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完美。但所有的思想无一例外都陷入了困境,指向了我们是不能完美的。
我们需要真相,但又排斥真相。人为什么会产生种种心理矛盾,就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愿意证实关于自己的真相,不愿意接受人其实是有限的、脆弱的,且充满怀疑的,出于安全感的需要,每个人都在极力掩饰自己的不完美,特别是传统文化,更是将自己的真实思想用礼仪仁智信层层包裹起来,不让别人发现任何人其实都有不可消除的动物性,这是自然形成且不可改变的,西方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保护自己方式与我们不同而已,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坚持已经形成的自己,拒绝对于自己的任何方式否定,也就是说即便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那也要极力否认,其原因并非自己就是对的,而是如果否定自己那就是否定了自己的信仰和整个人生,那怎么可能承认呢?那么人的缺陷就会这样保留下来,且与人追求完美的愿望构成不可解决的矛盾。
因此,人尽管试图完美,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完美,且这是人自己造成的,自己就是那个实现完美自我的障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