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美梦结束后醒来,意犹未尽。习惯性拿起手机,一刷,这几天许多人转发的一篇文章叫《被北欧的高晓松和被癌症的李咏》。文章立意是想突出人不需要太多追求,拿生命换金钱不值得。可是评论区亮了,各种的什么如果政府也有好福利,人们不用工作也有保障他也能“北欧”。有跑出来冒充华侨说他们不好。总之,就像一个巨胖儿看着人家在跑步健身,他躺在那里抱着零食说:如果我也有他那样的身材我也能跑。
许多人不断打压高晓松说的那个“北欧”,把一切都归于制度,归于没钱。逻辑想来很可笑,但也不算荒诞。
国人骨子里的价值观就是勤劳善良,勤俭持家。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努力干,使劲干,干到死,留下大把钱,留下美名。除了没命之外,人生价值也算体现了。
这没什么不好。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要是谁都像“北欧”人,那谁给孩子攒钱上补习班?谁给儿子攒钱娶媳妇?谁给付房子首付款?
这不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也没有谁对谁错。这是人心的问题。我们总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些人就是要极简的生活,同时也就意味着可能过得很平凡,留不下多少钱,每天必须回家买菜做饭。但他享受简单的快乐。
有些人就是要努力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名利,有地位,不然对他来说就是枉此一生。那就算早早耗尽生命又如何呢?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最可怕的人心就是:心里向往简单快乐,实际是好逸恶劳。嘲笑人家赚了钱没命花,其实是为自己不努力找了正当的理由。
昨天许多没见过面的朋友们来一起做冥想,问到每个人有什么想要得到的,基本一致都说想要来放松。
让她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放在垫子上,五花八门的姿势。有人躺着,却说,她感受到了自己不舒服。可是,难道不是自己选择的喜欢的方式吗?是真的需要并且“喜欢”还是只是以为自己“应该会喜欢”?
在自己的日子里扯淡着别人家的生活,大部分人其实只是以为自己“应该会喜欢”。在中国如何如何,所以做不到“北欧”。这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点好吗?心若向阳,哪里都有光。
从前我爹一直是我看不起的人物,小人物,小日子,没办法给孩子留下财产,没办法给孩子安排好工作,过得一辈子普普通通,连让我在同学面前炫耀的点都没有。
他就是每天下班买菜做饭的人物。我们一家人几乎很少出去外面下馆子,虽然他们都说是因为外面没有家里做得好,可是在年少的我心里就是觉得他们穷。吃不起!
直到现在,慢慢能看清他,觉得他真的活出了“北欧”。每天早晨骑着他的破脚踏车去上班,空闲时候别人在那赌钱他因为“穷”“抠门”,自己跑去钓鱼。(他从前在船上工作)下班之后拎着他的漁获心满意足回家给老婆孩子做饭吃。如果没钓到鱼那就去趟八市,有时候拿买的鱼说是钓的回家讨老婆欢心。
渐渐地,赌博的人们觉得没意思了,开始学着他买船边新鲜便宜的鱼虾回家做饭。他把一船男人都带成了家庭煮夫。
现在他退休了,还是每天骑着他的破脚踏车到处逛,到处买新鲜便宜的菜。
他是成不了“李咏”了。但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爹呢?最好是像“李咏”一样光芒万丈,但又能骑着脚踏车到处买菜,还得赚很多钱让孩子少奋斗40年!还得长命百岁!这样就完美了!
天啊!天啊!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真的是“北欧”吗?还是顶着“李咏”的脸骑着脚踏车的某某人?
别再消费人家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所以,何所惧?不过就是比别人早了20年而已。有些人白白活了可不止20年!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鲁迅说的?管他谁说的,反正就是这样!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关键是:你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吗?
迷茫的时候可以一起来做冥想啊!是做哦!冥想不就是坐在那里想?嗯,我只是给课程套了一个冥想的头衔,其实我们是在学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就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854176/347deeebe98c3c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