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认知天性》第8天──这个诅咒害我们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RIA学

《认知天性》第8天──这个诅咒害我们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RIA学

作者: 猫小杜在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09:51 被阅读38次

拆页九

来自第五章《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P126

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教师通常会受这种错觉的影响——认为微积分非常容易的教师,在面对刚接触这一科目或是学不好这一科目的学生时,就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诅咒”。

P129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得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以一个物理学家为例,她可以创造一个由物理规律构成的心智模型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或是动量守恒定律。她会倾向于用这些基本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靠问题表面特点的相似性将其分门别类,例如问题中涉及的装置(滑轮、斜面等)。某一天,当物理学教授要讲物理学入门知识的时候,她会讲怎样用牛顿力学中的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而忘了她的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骤。教授假设她的学生会轻松地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这就是元认知错误,是对她知道的东西和她学生知道的东西之间匹配程度的误判。马祖尔说,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让一个人在心里默唱一段普通的旋律,并把旋律的拍子打出来,然后另一个人根据拍子去猜旋律。总共有25组给定的旋律,因此从统计学上猜对的概率为4%。有意思的是,默唱旋律的人认为对方能猜对的概率是50%,但实际上听拍子的人猜对的概率只有2.5%,还不及统计学概率。

「I,重述知识」

什么是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知识的诅咒就是说当我们学会一个知识,并对这个知识形成了心智模式时,当我们再教授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自己当初学习这个知识时艰难的过程,而认为学习者应该很轻松的就能掌握这个知识。

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呢?对一件事情形成心智模式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厉害的写作者在看一篇文章时,他能清晰的看出文章的脉络结构,甚至推导出作者写作的过程,而我们可能只能看到句子、段落,明白意思,前者就是对写作这件事行成了心智模式。

所以说,越厉害的人有的时候越讲不明白知识,因为他忘记了他是怎么变得这么厉害的,那也是需要一个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他只记得自己现在对这个知识有多么熟练,那么学习起来就应该非常简单,学习者也应该很容易就能掌握,在这样的误导之下,他们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很容易跳过基础的步骤,去讲高深的理论。比如直接讲应用,或者讲一些经验之谈等等,学习者都还不能理解知识本身的样子,就去学习知识应用了会怎样,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因此,可以说知识的诅咒是教者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一个盲区,对于自己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教授他人,就会让教授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因为学习者没听懂,教授者也就得不到学习的反馈,去反思评价自己的教授效果,从而失去了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A1,激活经验」

梳理你建立过的心智模式,至少找到5个以上,然后在这些心智模式中至少挑选一个,弄明白这个心智模式什么时候不适用,适用什么人群,什么时候看似适用,但实际需要我们做一些新安排。

【故事】

1.上上周我给老公讲学习力课程,他听得不是很感兴趣;

2.前几天我给小伙伴讲英语启蒙的理念,她本身也是英语老师,没说什么,期待以后多交流;

3.两个月前同事工作中犯点小错,我给同事讲怎么反思,同事直夸我厉害;

4.一周前,闲聊的时候,我给婆婆讲自己学习的动力,她没啥反应;

5.大概半年前,我给父母讲什么是拆书。他们听得云里雾里,没怎么懂。

【反思】

这五件事情里,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件,当时我其实讲的有点多了,甚至于有点显得自己很厉害的感觉,其实我只需要讲与同事错误有关的一点就够,而且那样的一点错误也用不着那么深刻的反思,所以我的心智模式其实并不适合同事遇到的这件很小的事情,我应该从我的心智模式中抽出一点点初阶的,比如反思的基本要求,找自己的问题就行,至于其他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没必要说,听多了反而会糊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天性》第8天──这个诅咒害我们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RIA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es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