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游记
王居明
太白,仙山也!这是我儿时常听村里的老人说的一句话。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储存了与太白山有关的神话故事。首先听到的是太白山的镇山之宝手儿参。话说玉皇大帝为犒劳众仙,就把太白山封给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很是高兴,就对居住在太白山修炼的人参老祖说,你们在此修炼,使我太白金星这老头脸上增光不少。我因天宫事务较多,恐有对你们照顾不周,凡我太白山之所属大小山脉,你们人参爱住哪儿就住哪儿。我太白金星的封地,就是你们人参的封地。谁曾会想到,秦始皇要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大批挖药之人,去南山挖人参。那些修炼的有些变化的人参娃娃,在被挖药的人发现后,通过变化,可以巧妙逃脱。有的就故意逗挖药的人玩,一会在这里,一会在那里,就是让挖药的挖不着。有的人参娃娃,故意把挖药人引到悬崖峭壁处,直到挖药人坠崖而死。人参娃娃才从土里钻出来,笑呵呵地说:“来挖呀!快来挖呀!”那些没有变化的人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但人参娃娃们还是被赶的直往深山里去,仍旧阻止不了挖药的人。人参家族的数量急剧下降。人参娃娃,就来找人参老祖。人参老祖听了人参娃娃的诉说后,很是悲伤的说:“这些贪婪的人呀,竟然要用我们人参的性命逆反天命!可恶呀!”人参娃娃们说:“太白山就在秦始皇的皇城附近,对我们人参修炼必是一患!老祖宗,不如我们搬走吧。”人参老祖沉默片刻说:“搬吧。只有长白山可以搬。我们现在就搬。不必向太白金星辞呈。”这一晚,太白金星巡天,正好路过太白山,听到这些人参娃娃和人参老祖的话,很是吃惊,慌忙下凡。人参老祖的话音刚落,太白金星就在人参娃娃的会场大喊:“不许走,都给我留下!”说着慌忙就伸手去抓人生老祖。人参娃娃们被太白金星的突然大喊给吓闷了,不知所措。人参老祖见此状况,大喊一声:“快跑!”就遁地而逃。就把一只胳膊留在了太白金星的手里。从此,太白山,没了人参,就只有手儿参。而长白山就多了人参,却少了一只胳膊。这个取材太白山手儿参的童话,很可爱,为我的童年带来不少幻想。但现在仔细想来,这个童话在告诉我们,太白山的手儿参和长白山的人参是一个功效。再一个就是太白山具有人参生长的自然环境。
如果说太白山手儿参的童话故事年代久远,那么就说说年代近的童话故事。鳖代王(娃)的故事。
说是鳖代王(娃)起先是在西山修炼,多少有些道行后,由于所修炼的池水越来越浅,在道友的引荐之下,就来到了眉县对面的岐山北塬之上干涝池。干涝池是后来的名子,以前是有水的。涝池不是很大,常年有水。鳖代王(娃)住进去以后,也给北塬和渭河平原带来充足的雨水。就是碰到大旱,地裂三尺,鳖代王(娃)住的池子里水也不干,村民们取水救旱,给牲口水喝和洗衣服。到了清朝末年,关中的渭河平原由于适宜的气候,人们种起了大烟。起初,鳖代王(娃)用自己的法术,在春季给渭河平原降些雨水,使烟苗生根成长。在夏季也有合适的雨水。但没几年,鳖代王(娃)不随人愿。隔那么一两年,就兴风作浪。人们烧些纸钱,能好一点。最后就是人们烧纸钱,也不起作用。人们就请来一位云游的道士做法。道士摆上香桌,焚香化符,念念有词。许久之后,对大家说。你们身后的北塬之上,有个常年不降水位的涝池,里面住着一只修行的鳖代王(娃)。现已得到观音恩点,去往“大太白海(大叶海)”!鳖代王(娃)说,拜别道友仙家,就携子女前往太白山。这一年的夏天,忽地恶风大起,黑天暗日飞沙走石。村民们赶紧回家紧闭大门。之后是冰雹落地,大雨而袭。事后,人们才知道,鳖代王(娃)携子女向东南方向去了太白山“大太白海”。村里人说自从鳖代王(娃)走了之后,雨水少了,鳖代王(娃)住的涝池水也少了。没几年,涝池也见底无水,那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月,涝池也存不下水。从此,人们就把这涝池叫干涝池。没有多久,民国政府强令禁烟,村民们也就不再种大烟。这种童话,以村民的自身经历的讲述,更为太白山增添神秘,更为“大太白海”增加神奇!童话以村民的民间讲述记录了一个气候的变迁和异常!新中国后,西山上就有常年驻守的气象兵,用高炮发射气象弹,击打突如其来的恶云,使人们的自然危害降到最低。
对于童年的我,这两个童话,对我有无比的震撼和魔幻!我不由得就想弄清太白山在哪里。从人们的谈论中得知 ,南边那横在眼前从东到西看不到头的青墨色山连着山,雨后不染尘埃的山脉就是秦岭。村庄东南方向皑皑的山,就是太白山。他们说那是终年不化的雪。这也便成了人们口中念叨的“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神奇景观和赞美!这些种种的神奇,让人们对太白山常年处于温度极高的泉水种下不可莫测的敬畏!村里的老人称为神水。因为它常年温度如一,需加入凉水,才可以洗澡。更为神奇的是还可以治疗皮肤上的顽疾!村里的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太白山,洗洗神水。因为他们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县境。加上渭河隔绝,一个单程要走七八十里的路程。所以,村里很少有人去太白山。最后才知道老人口中说的神水,就是温泉!那里的澡堂,在很早就有人修建,只是规模小了些。没有现如今商业营运的规模宏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童话和传说,都无声地存放在心底。在打工谋生的日子,偶尔会想起,也只是和朋友们争个家乡美的口风,也都是说说童话和讲讲传说又放回到心底。如今渭河修建大桥多年,有公交车畅通乡村,为出行带来许多方便。在这天气晴朗的金秋,我便独自一人,前往已是国家五A级国家森林公园。看看这大自然赐给眉县人民的神奇和美丽!
下了公交车,太白山以突兀的傲身挺拔而立,不给视线平缓的过渡。苍翠如泼需仰头而望。乘景区公交,还未进山门,就被这陡峭而立犹如斧劈的山石惊叹!河水湍湍奔流,在落差中发出响亮的水声。这加上和外面不一样的凉爽,如同与世外一纸之隔的水声结界。入,便是一种超然清净的修行,在夏天,被热浪的烫伤此刻被这安静和凉爽瞬间无缝愈合;出,便是声色喧闹名利场中的滚滚红尘!进入山门,那被水雾沐浴过的树木藤蔓叶子,如同出浴的女人,在水嫩中各具自己独有的滋味和风情!而那忽地就直立在面前的山峰,斧削般地不加掩饰,露出自己强健的肌肉,只有岁月的涂装和流水的冲涮,才能为这强健的肌肉增添遒劲和沧桑!犹如上古时代威猛的武士,矗立眼前!似乎在笑我这山外之人,刚进山口就惊叹!是呀,我毕竟是尘世之人,劳困于柴米油盐,很难有机缘访古刹游名山。就是落在它身上指头蛋大小的灵顽之石,也比我这百四余斤的凡尘肉体,更能通透生命的天机!它以静的姿态化解了岁月长河中的风云变迁,也为自己雄健不加修饰的峭拔增添超人的功力!然而如此,我想,它又是多么的孤独呢?!车继续行进,高耸入云的山体,似乎在告诉我,首先入眼的都是些小巫,而并非真神!罢罢罢!这神的暗示,竟然也用凡尘的手法为真神铺陈修饰!如此,望着这遮天蔽日的灌、乔、藤们彼此交错,又相互攀爬,如果没有现代技术铺设游览的道路,就算我有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导航,也走不出上古神仙们造就的这仙峰仙岭!林木的苍翠和如泼的绿,为岭和峰装点出活力和生机,那么流水,就是这些的点睛之笔!在这深山绝壁流泉之中,竟然有倾泻而下的瀑布,响彻山谷!虽然它不以高度制胜,也不以布流宽阔称奇。它以自己独特方式从山顶飞落而下,融入河水中,奔流而出。它是因势造就的英雄,在失势之后依然融入寻常之中!这需要多么高深的涵养和修行才能做得到呢?望着这些纯天然不加雕饰的盛景,内心不由得叹道:哦,原来上帝也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哦,这山,这河,多么绝美的山河!
车继续前行。在峰回路转中,一个“三国古栈道”的景点映入眼帘。车中的外地游客说,这就是三国栈道?栈道修于绝壁之上,下有流水湍湍。这个栈道,有以前木头做的支撑已坏,在这坏了的旧栈道处的上面,有新的水泥浇筑的支撑点,沿峭壁修了好几百米的路程。因为栈道施工,人们无法进入。其实,这不是什么三国栈道,仅仅是个栈道仿品。三国栈道,是古代陕西南北唯一官道的褒斜古栈道。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里的鸟道,就是褒斜道,在县城的西南方向,今天的姜眉公路。而太白山,在县城的东南方向,距离相差甚远。不过,这也告诉我们,太白山的山脉庞大绵长。三国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栈道,就是褒斜道。因为诸葛亮和魏延在光复汉室进军中原上,有军事上的分歧,魏延主张走褒斜道,入关中取长安,而诸葛亮却沿嘉陵江走略阳、两当、徽县,出凤县,入关中。诸葛亮在甘肃的两当六出祁山,就为蜀汉埋下了致命的衰落。六出祁山,汉蜀损兵折将,诸葛亮也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甘肃的两当祁山,犹如鸡肋,使诸葛亮出祁山难,不出祁山更难!诸葛亮为掩盖自己的军事失误,暗说魏延有反骨,以此来稳定军心。最终魏延被斩杀,蜀军落个无功而返。就今天来看,褒斜道,是入汉中最近也是最短的一条捷径。出褒斜道,就是眉县,眉县几乎在长安和陈仓的中间,可以为取长安,入中原赢得宝贵的时间。因为从眉县向东就是周至,户县。到户县就可直取长安。而出凤县向东,进宝鸡县,再进岐山,出岐山,才能入眉县这是多么遥远的路程!不过此处仿制的栈道,还是可以让现代的人们去最真实地感受古人那种受天险所阻时的坚韧和智慧!因为历史时期的科技和技术的局限,古人们能遇水架桥,遇绝壁而在崖壁打眼架起空中栈道,是何等的智慧和聪明!是值得现代的人们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古诗词中的“鸟道”之险!
随着景区游车的攀爬,可以清晰地看到路边标注的海拔。如泼的墨绿也开始渐渐的减退。到了七女峰,就到了上主峰太白山的第一道索道。下车后,环望四周,红黄绿,以黄色为主色,搭配红绿,如同一幅光艳的油画,清新,素雅,不沾染一粒尘埃。而七女峰就在对面。鬼斧神工使七座山峰彼此独立,又有姐妹般服饰肢体的牵连。七种不同的姿态,挺拔的身姿,凹凸有致的曲线,苍翠的松柏如同戴在头顶的花束,或是拿在手里的装束,脱俗,不沾染一丝的凡尘!而此刻,我更愿意她们是站在高台上选婿的女子,就是不知道绣球会落在这么多游客谁的手中。如果此时上天给我一个提问:“在这七位美女之中,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位?”请恕我的贪婪和好色,我愿把这七位女子个个抱回家中!此时如纱的云雾散去,是真实的直立刀削的山峰,如同上帝设的图画的谜面,在问我:“江山和美人,你选哪一个?”请恕我的愚钝吧,如果是真心的考验,我愿抱得美人归!我愿用岁月瓦解我的年轮,来陪伴美人的憔悴!这个世界,最易逝去的就是美!只有人用文字或是色彩的勾勒留住美,让人用意识回味来拓展美的无限永恒的存在!如果我可以为这七女峰命名,我会选择“试心峰”这三个字命名,窥探人的贪,嗔,虚,妄!然而回望,她们如同“非诚勿扰”的女子,真的是在为爱情站台?!
车继续沿着公路向上攀爬。穿过四季墨绿的太白冰杉林,就到了下板寺。这是登太白山主峰的最后一道索道,上面就是“天圆地方”。下车后,我选择了徒步攀爬。沿着景区修的木板山道,就自由地走了起来。开始感觉如同上楼的楼梯,就是走走停停手机拍照。我没有背什么背包,只是随手提了个袋子,里面放了一些食品和两瓶矿泉水和一件羊毛衫。我没有吃早餐,饿似乎来得早,徒步攀爬也是很消耗能量,所以我是边走边停边进食。跟在我后面的一位上年龄但十分精神的老者,不紧不慢的超过了我。他在一处平台休息我也到了。我说:“老师傅,你这爬山还是健步如飞的。”他说:“爬山,心不要急,步履一致。路程是用脚完成的,急也没有用。”听他这么一说,心里觉得他就是爬山的行家。在边爬边谈中,他告诉他是从上海来的。但他的口音有着江苏的味道。他说他是第二次爬太白山,第一次是今年的四月底,因为没有个向导,爬到“大太白海”,都已经黑了。这回他要突破这次的记录。所以一路上看表。他说他退休了,以前很胖,一百四十几斤,有点苦恼。退休后就有了时间,他觉得他应该看看大自然美好的景色,在有生之年,在能走动的时候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一个地方,他要去上几次,完成自己最好的攀爬记录。所到之处,不坐缆车,只为走的乐趣。现在,自己不吃什么药,在饮食上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身体居然减掉了十四五斤!爬山也没有半年!爬山真的很好!他说他爬山的主要就是遣时散心,他有自己的目标,就是每次攀爬,都要超越第一次。我为他这种执着的拗劲而感动。也为他的坚定的意志而折服!随着一路边走边谈,很快就到了“天圆地方”下面的观景点。站在观景点上,他让我为他照相留念,感觉他还不到六十岁。我问他今年的年龄,他说他快七十了!我惊讶!登山可以使人更健康!回想我们攀爬时的交谈,我觉他这健康来自于他个人执拗的心志!人,是以精神为支柱存活的。而他那执拗的心志,也为他的健康大大增值!他无形中获得长寿的秘诀!再细问他,他说只穿了件单裤,上身穿了件薄秋衣,上面穿了件衬衣。我有点不信,他就翻给我看。他说他要加的衣服放在背包里,等到感觉冷的时候再加。因为走路,本身就是发热的过程。听他的言谈,看他的体质!我说以你现在精神状况和谈吐气质,是会过百的。他坦然的笑了笑。他这种对尘世真正放下的态度,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来到“天圆地方”我们就来到了太白山主峰的峰脊线上。离主峰“拔仙台(八仙台)”还有一段山石的路程。“天圆地方”的海拔是3511米。站立此处,除了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八仙台)”皆是一览无余。环视四周,都是望不到边的层层山岭。众山之小,皆收眼底!怪不得于右任在《太白山纪游歌》中写道:“巍巍乎太白,高度一万二千尺。虽与喜马拉亚诸峰难比并兮,亦足杰峙于其侧。莽莽数千年名山,博大高洁之精神,竟未尽宣于册籍。高据西北雄且尊,太华少华如儿孙。李白想象诗两首,东坡趦趄驻山门。文人学士终古不敢往,年年朝山而祈灵者,唯有西北困苦之人民。百难自慰来上诉,家家如有太白神。”是呀,我也有同样的感慨!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海拔高度是3767(网络数据)米之高。秦岭是喜马拉雅山山脉的第二阶梯的延伸,具有喜马拉雅山脉高贵的血统!正因为秦岭和喜马拉雅山脉是血脉相连,才造就了它神不可撼的南北气候分水岭的独特地理地位!一山之隔,形成气候两重天!秦岭的南边常年气候湿润多雨,北边夏天酷热少雨,冬季多寒风肆虐雪少,形成鲜明的对比。《晏子使楚》中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事情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说是村里人把汉中的桔子树栽种到自己家里,结果树上结的不是桔子,而是又苦又涩又硬又小的绿疙瘩。这种民间的现实实验,以客观的事实告诉人们秦岭作为南北气候分水岭的神奇和一山之隔的南北气候的差异之大!太白山,树木苍翠蔽天,植被保存完好,山势陡峭,奇峰怪石比比皆是,流水飞布时而有显,然而却是名不见经传!就连李白都未曾登上太白山,只是从褒斜道去长安时路过太白山凭自己的想象赋诗两首。李白虽然诗题是《登太白山》,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在太白山的浅山处看了看。自然算不上真的登上太白山。他在《登太白山》中吟唱:“西上太白山,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第二首,李白是这样写的:“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而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室。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灿然忽自晒,授以炼丹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性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绝。”而杜甫纯粹就是路过“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静七校前。”这是杜甫《喜达行所在》中的诗句,很明显他是出了褒斜道,就直接去了武功。初仕凤翔府判官的苏轼虽为祈雨解关中之大旱作《太白山祈雨》:“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雨果致否。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雕锼。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从中可以看出太白山的神灵之说,已是深入人心!只因太白山山高,岩崖奇绝,山石峭拔,春季冰雪封山。只是差人在清湫的太白庙前的涝池里取了些水回到凤翔府祈雨罢了。在苏轼的这首诗中,让我觉得封建时期的仕大夫们并不是把民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他们嘴里的社稷和江山都是个人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用锦绣文字,做得官样文章!用涝池的水就安民告天,也太虚假了吧。因为清湫距离太白山还有二十里的路程。太白山的高险,不是一般的达官贵人,往来商贾所能攀登的。只有贫苦农人和山中挖药之人才能到达!这也真是太遗憾了!故而华山有华山山志,而巍巍乎太白山,却没一本山志记述太白山的美景和显贵拜竭!这作为于右任他们登太白山时的哀叹,是不无道理。在今天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太白山早已走出岁月的迷雾,以高大圣洁的身姿迎接海内外游客。工作人员编写的《太白山志》,也弥补了于右任登山时的遗憾和感叹!
站在天圆地方,云雾正好散开,视野开阔了许多。云海茫茫,十分壮观!我和其他的游客们一样,在石刻的楷书“天圆地方”的巨石旁留影,也在南北分水岭的立石边合影留念。在不经意间,就看到天圆地方稍下一点的垃圾箱上有一只黄鼠狼在翻越而逃。这野生的黄鼠狼,似乎在说三千五百米的海拔,不是哺乳动物的生存极限。这三千五百米的海拔高度,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会有什么反应。就连和我结伴而行的这位近七十岁的上海老人,依然感觉不到什么不适。因为山势的高拔,使南北温度在此山顶上形成对流交汇的锋面,所以云雾往来频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难得一见的冷暖气流锋面交汇对流的天文现象。如果太白山没有这云雾的忽来忽去,这十分壮观的天文现象,那么南北分水岭之说就是妄谈欺世!地球自身有自转和公转。自传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自转和公转,气温等就有动态的特征。如果是静态,就到了人类或地球毁灭的时候。所以云雾与所谓的山神毫无关系。站在天圆地方,我依然和游客们说着平常的话语,也没什么异样。那些放声高喊的,也没有见得惊了天上人!在今天,那些依旧相信神灵之说的人,其实是自己心怀鬼胎!是天文知识常识性的欠缺和无知。在全民教育的今天,显得多么的荒唐和可笑!站在天圆地方,就站在了和于右任,杨虎城,邵力子,陆望之(雷孝实的夫人),傅学文(邵力子妻),芬次尔(民国西北农林专校林场主任),张悔初,白超然他们组团登山的地点。他们是从营头进山,走的是现在的红河谷景区的路线,到达天圆地方。而我是从汤峪口进山到达天圆地方。两条路线,到达同一个地点,这给人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于右任他们八人团队有山里的道士做向导,路比现在要难走的多。而现在的路,景区工作人员就地取材做了铺设,相对平坦了许多。因为从缆车下来的游客较多,照相留念也要有些等待。等我照完相后,云雾又落了下来。上海的这位老人,他要到“拔仙台(八仙台)”我要到“大太白海”我们依然是可以结伴而行。照完相,我们就匆匆向前进发了。
于右任的《太白山纪游歌》中,只有文公庙的记说。小文公庙,显然是景区最后添加的。大文公庙,才是于右任所说的文公庙。来到小文公庙,我和这位上海的老人做了登记,就向“大太白海”进发。过了登记处,就是景区标记的“石海”。石海在天圆地方处就可以看到满山的石头,白白的一片。石海的路,全是景区就地取材铺就的石头便道,比于右任他们走的时候要宽阔的多。雾似乎越来越重,有返回的说,雾太大,不好走。但我和这位上海的老人依然前行。这雾水也打湿我的头发。我忽然觉得,这在山的下面看,是云,而此刻我不能称之为云,我称之为雾。所谓雾,就是云落下来接触了地面。所谓云就是雾飘升的人们无法触及的高度。正是这云里雾里的莫测变化,才让我感到这庞大的地球也有它自己的呼吸妙门,在这瞬间,让我感到这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物!而人类,也不过是寄生在它身体上的灵虫罢了!再看山路两边的石头,这些石头形状大小相对均称,而且堆放的平面效果好,好像是人有意亮晒的物品。但是,这么大的石头,谁能搬的起,非人力所能为!如果科幻的推测,这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废石垃圾。如果用远古的神话,这可能是女娲补天时留下这些没有灵气的碎石;或者就是精卫填海时没有用完的石头!雾时浓时淡,有一百来米的能见度。由于去“大太白海”的人太少,我和上海的老人不说话,就可听到雾丝丝落在石头上的声音。也可以看到路边大石上有雨滴的滴落。路面也有细小的水的流淌。大约走了有三十来分钟,就赶上了走在前面的背山夫。他们将山下的食材生活用品,用背架到文公庙。问及他们的收入,说是按斤计算,背的多就争的多。那捆绑在背架上的物品,比人还高,压在他们倾斜的脊背上,行走在太白山的山峰!遥看那太白山弯曲的峰脊线,那背山夫毫不弯曲的脊梁直冲天庭!他们在这万籁俱静之中,无声地扛起一个家庭!而不是在村子里以吃低保为荣!在这人世之中,我们该拜的不是泥塑或虚无的神,是哪脊梁挺拔默默付出的人们!因为我们的轻装行走,超越了背山夫。顺着山体形状,我和上海的老人凹凸地绕着走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大文公庙。
到了大文公庙,上海的这位老人说,他饿了,他需要补充食物。他早晨吃过饭,爬这么高的山,又是午饭刚过的时间。我很佩服他的意志和耐力!道别后,我便一个人穿雾而行。雾只是让石头湿润,并没有光滑的感觉。这一块坡势较陡的乱石滩,景区叫“石阵”。因脚下的路和石阵没什么明显的隔离,要不是红色油漆的标识,我真的还找不到要走的路。还真有点迷阵的感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八阵图给诸葛亮盖世的功劳,而这混荒时代的石阵,又造就了谁的功劳!?已无从知晓。石阵有三处,大小差不多,彼此分开又相连在一起。如果真的要以战争的场面比拟,可分为前锋阵,中锋阵和后锋阵!走过石阵,就到了平缓一点的山脊上,腿脚突然如释重负,宽阔的视野心境也舒畅许多。从天圆地方到这里,已没有树木,只有一些小草。也都斑驳稀疏,裸石较多。可惜有雾,不能一览胜景!还得继续赶路,“大太白海”还没到呢。眼前突兀地显出骨感嶙峋的巨石岭,在眼前黑乎乎地耸立。只有近处不高的、视线可及的嶙峋石头,给人真实地感知云雾里那黑乎乎的物状!这就是于右任所说的“十二重楼”!在这平缓的草甸山脊,放缓脚步,是给腿脚一个放松。如果要给这段平缓的草甸山路给个名字以示记识,那么就叫“悔心径”。这不足百米的羊肠小道,直矗苍穹,面对挺拔的“十二重楼”,回望来路,在云雾之中,只有雾的落声。如此的万籁俱寂,心中自有一些难念的心经一一阅过,或悔或忏自有浮沉!
走到“十二重楼”的跟前,腿脚更有劲了。不过路要比石阵的路难走。多亏有油漆的标识,时不时有“大太白海”的文字提示,给人一种动力。如果没有这些,我想我也会就此望而止步返回!路是难走了,但给了我攀登的好奇和观赏的时间。云雾变得稀薄,山石奇形怪状,但并非一个整体,犹如天兵天将的有意堆砌。在鬼斧神工的削切之下,刀法洒脱粗旷奔放,流线干净利索毫不滞钝!有的如海豚顶石悬而不掉,有的如海龟探头仰望苍天笔力雄健!在这羊肠山道的左侧,有从山坡处冲出的石柱硕大,而顶端之上的巨石,似狗,似龟还是远古的神兽,无不一一逼真!而仰望山岭,稀薄的云雾模糊着或龙或虎或武士或雕或凤,或上古神兽有腾有怒威严肃穆!或侧身前倾或正视而望“拔仙台(八仙台)”!在路的前方,因雾的关系,一只巨鸟之头,直仰望苍天,简洁明快的曲线,逼真至极!在山坡突耸的石柱上,有一副熊猫抱子 。熊妈妈抱着幼小的小熊顺着石柱往顶上攀爬。熊妈妈低头望着怀中的小熊,母子对视,憨态可掬!使我一一不舍!从“十二重楼”的侧坡山路绕过“十二重楼”,就上了山峰的峰脊线,向南而望视线开阔,远处是怪石嶙峋称奇壮观!
绕过右手的山石,一眼就瞄见这突如其来的硕大的天坑,给人心惊!也有一股微微临崖而望的吸摄的力量!云雾模糊着潭水,依稀的轮廓还是看得清楚。手机的拍摄,就显得模糊许多!这就是于右任他们亲自到访的“大太白海”!坊间传说的“大叶海”!我高兴地顺着这陡峭的山路,加快步子直往下走,也看到和我同向座立在“大太白海”边的石头砌成的庙宇。不料一只云雾中看不清的狗,突然疯狂的吠叫!惊吓我一跳!顿时兴致失了一半!我是来观这“大太白海”的,此刻却提心吊胆地怕被这云雾里看不见的狗咬!感觉真的很是尴尬!云雾渐淡,保温板房里似乎有人出来,咳嗽了几声,听到铁链的声响。狗不再吠叫。一切又恢复到安静的状态!来到天谭的跟前,石头砌成的庙宇已废弃,庙门封闭,那清人党维新的题联估计也不翼而飞!再看这眼前的潭水,潭水直径有百米左右,呈圆形。潭水一片深绿蔚蓝如海!清澈见底的水,似乎只有一米左右的宽度。从天圆地方一路走来,满目石头山脊,突然如此巨大的潭水,真是震撼无比!望着潭中的深绿之色,以及云雾在潭心中零距离融入,站在潭边的我还真有点淡淡的恐惧!而那人为垒起的比较高的石堰,却是最败的一笔!损害了它天然本色的呈现!我继续沿着“大太白海”的石堰往前走,想走一圈,没走几步。被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鸟叫声中断。我站立望去,它站在距我有十米远的地方的石头上。白头黑嘴黑眼珠,黑脸黑脖子黑翅膀,但胸脯到尾巴和脊背是红褐色。尾巴的稍尖有一点黑,腿、爪和胸脯的颜色接近。叫声清细柔和,但不减空旷中的穿透力!毛色光艳洁净,不染尘烟!比麻雀略显肥硕!这就是向导道士告诉于右任的“净水童子”!我不由得自语道:“净水鸟!净水鸟!”使我兴奋不已!它不停地摇尾晃脑地叫着,如同犯错似的不停作揖。它这种好客,我还真的有点不习惯。在这如此空旷的高山之上,是我闯入了你的生活圈,赔不是也应该是我这冒昧造访之人!我想用手机为它留下玉照!它就是飞上飞下地跳跃!在等待中我想走近,刚走几步,它又飞远!幸好慢慢地安静下来,我在薄雾中怎么调弄手机,都是拍不到满意的,虽然拍了几张,也只选了一张留作纪念!我依旧沿着石堰往前走,结果前面无路。“大太白海”蔚蓝的水和山坡无缝相接,我停了下来。此时瘦小的山雀也出来了,飞跃鸣叫。那只让拍照的净水鸟,一直在我前面带路。我停下来之后,它的叫声也引来了它的同伴,有三四只,我想它们是一个家族,都在兴奋地跳跃,鸣叫。至于说些什么,都是些鸟语!我蹲下身子,看着这清澈的水,居然有浮游的生物!但我还决定取一瓶这高山之巅的潭水。我起身,自己一边吃着饼,一边喝水。我也把我带的饼嚼碎之后,向“大太白海”远一点的稀薄的草甸处撒了一些。我不想只取不给。我既然取鸟儿维生的水,我就给它们我吃的食物。我尊重生灵在互不不伤害时众生平等!我喝完一瓶水后,就取了一瓶“大太白海”的水和那些水里的浮游生物。当然,水面也有一些带着柔韧翅膀的小昆虫,翅膀透明,身体黄白,在水面之上缓慢的爬动。我用手机也拍摄了这些浮游生物的活动景象。这些,我想这就是净水鸟和山雀赖以存活的口粮吧。至于我童年听到的鳖代王(娃),也许已经成仙,入住“十二重楼”等待召唤吧。这“大太白海”的深度,官方曾请海军潜水队,也没探到底。坊间传说,水下地形复杂,不宜下潜。这太白山的五个天池,实际上就是已经死亡的火山口。
随着云雾继续的淡去,我环视四周,山体环绕,如同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大锅倾斜南方,“大太白海”就在这锅底中。行笔至此,为什么我一直都用“大太白海”而不用坊间的叫法呢?这里先说我的一个经历。记得初二的夏天,我跟着村子里外出的打工的人们去了西安,我一直没有干过工地的活,十分的陌生。对跟着的匠人真的不知怎么去称呼。这个三十来岁的匠人居然让我把他喊“爷”。我望着他,他还没我父亲的年龄大,我就不叫,很是别扭!同村的一个匠人说,出门低三辈,叫个爷他也高不到那里去,你也低不了什么。但我还是不愿意。听到这个“爷”字,很是反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他大爷的”这些粗俗骂人的话语。在我乘坐景区的公交车上,同车的有北京来的好几个人。一位北京的女游客说,怎就叫大爷海,我到了还不是他大姨妈。他们都笑了起来。对我这位眉县人,很是尴尬!显然,这个“爷”字,很明显地有欺客之嫌!在我决定上太白山观“大太白海”的时候,就很是在心里抵制,我觉得应该是“大叶海”。所以文章首次提到的“大太白海”我在括号内注明“大叶海”。当我亲自零距离接触后,我觉得我的反感是对的。它的形状,就如同一个巨形的圆叶!既然人们尊称太白山为仙山,自然是:此叶天上有,误落慰凡尘!邵力子在《登太白山的感想》中说:“又如现在的道士把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唤做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简直忘却太白池的本名。太白一名太壹,当初或有太壹海讹化成大爷海,但道士们竟以为真有大爷、二爷、三爷分管着三个海,真是俗不可耐。”可见“爷”字放在这博大高洁的太白山,的确有辱仙誉!不能使山增色,反让人生厌!于右任在《太白山纪游歌》中,未着一个“爷”字,直呼大太白海,二太白海,三太白海。这“爷”字放到太白山这里,不仅欺客,更是欺世!在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景区内仍用“大爷海”真的让我这普通的游客感到无语和汗颜!就连于右任命名的“十二重楼”,景区都用“石林”标识,真的是俗!何况人在空旷的山坡行走,都是一些大石头,没有一丝“林”的感觉!只有石岭在仰望中气势壮观恢弘!看来于右任称之“十二重楼”是尊重客观事实和用心思考的!在《登太白山的感想》一文中,邵力子他们是在努力要洗清太白山的污点,把太白山的高雅圣洁还给太白山的。西安事变后,杨虎城遭到囚禁,就没了下文。那句“同志仍须努力咧!”就成了一句空话,留在游记里。虽然民国已降,斯人远逝,作为爱太白山,敬太白山的人,应该给太白山洗清污点。景区的命名,在文字上应该让游客在心理上获得内在的开心和欢喜,以及美的享受!现在,从邵力子的《登太白山的感想》中我们可以看到邵力之对太白山的文脉考证是相当清楚和极为细致的。从唐柳宗元当时的皇帝直到清都有对太白山的封赏!有乾隆皇帝御书的“金精灵责”御匾和御制诗一章,就连避难西安的光绪帝和慈禧适遇陕西大旱,派人前往太白山致祭,但差人未到太白山。这也让我们看到,真正从天圆地方到“大太白海”并留下文字记述当属于右任和邵力子!第一次为太白山留下照片的是张悔初。第一个研究太白山植物的人是芬次尔博士,第一个研究太白山石头的是白超然。近代在太白山留下墨迹的高官是于右任赠给哀哀道士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而以前的包括李白,杜甫,苏轼他们,就没有登太白山。清初的眉县人李雪木,也没有真正到达太白山主峰或者太白山主峰峰脊线。都是远观而感罢了!出于对前人雅士名流的敬重,对太白山文脉的承传和对太白山的敬重,以及为以后有志之士对太白山志的修订编写,提供一个太白山文脉沿袭的文化传统的参考,所以自己不敢妄自造次!所以尊第一位前来之人,把太白山天池文字书写为“大太白海”。因为我等平凡之辈,笔力不及,而困于柴米油盐,只能仰仗那些不来太白山就已位列仙班的人,为太白山揽得游客,扬太白山之仙山美誉!
来到“大太白海”,我的心愿已经完成。而于右任他们却走到了“二太白海”、“三太白海”以及两个小一点的潭水。于右任在他的《太白山纪游歌》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行踪,并粗略推算了三个海和两个池的面积以及周边景况。从文字看,太白山天池可以说成,三海两池五潭水!从于右任的游记和邵力子的游记看,他们并没有登“拔仙台(八仙台)”。是的他们上不上“拔仙台(八仙台)”,都是位列仙班之人!而我等之辈,上也只图美景罢了。望着云雾中的“拔仙台(八仙台)”,忽隐忽现。犹如一位巨人独坐无语!在这万籁俱寂中,怎么突然想起昌耀的绝句,“极静------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这首《斯人》,让我沉思片刻,我还是返回下山。
返回就感觉轻松了许多。建在太白山峰脊线上的自动气象观测点的风速测试器在转动着,而我感不到风吹。在“十二重楼”处,我遇见了那位上海来的老人,我们相互高兴地打着招呼。这位老人说他很满意,已经打破了他第一次来的记录。在我们的交谈中,云雾散开,太阳出来了。天空蔚蓝极目千里之外。此刻“大太白海”没有一丝云雾,阳光照射,估计十分的美妙!我都有动心返回的欲望。乘着这美好的天气,我们彼此道别各自前行。我依然不舍这“十二重楼”巨石造型。在云雾散去后,也就清楚地看到,这些石头都是方解石的实质结构,它天生就具有线条明快棱角分明断裂的优势。由于云雾携带充足的雨水,石头上都有类似苔藓的植被,如同大自然为石头贴了一层保护膜。而这种植被,几乎灰白色,有的就是白斑。从天圆地方到“拔仙台(八仙台)”及五潭水周边,山峰的两侧里外,这约十余公里,都是这种覆盖在石头上的植被。在晴朗之下,一片白。可见“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误观!不过这误观,也为太白山增色不少!据那位上海老者上次到“大太白海”和我今天登山看到的,太白山山顶的无雪覆盖大约要六个月左右吧。从天圆地方以下雪的覆盖也只有四个月左右吧。穿过那路边的巨鸟头,就看到了可爱熊猫抱子图的造型。我站了下来。路边的草有的已经枯黄,但云雾给它们装饰的水珠还未掉落。水珠晶莹剔透玲珑可爱,不沾染一丝尘埃,犹如非凡间之物的圣洁!转目别处,就看到可爱的兰花,喇叭口紧闭,蓝色的伞骨呈向下的放射线条,蓝色的线条中间夹着白色。喇叭口是钻石蓝,蓝的诱惑,蓝的心疼。我俯身低头就听到她说“我还是个姑娘呢!”的娇真可爱!在这高山之上,竟然有这等美艳植物!不知道到它在等谁。我这凡夫俗子,虽无怪异之貌,但也是爱心满满。我不忍心碰它一丝毫发。我就要下山去了,它依然在此等待。舒婷有一句很好的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望着它脱俗的美艳,我也不得不用罗丹的话向她告别“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继续走,抬头望,一个在山岭的将军头像让我震撼,它戴头盔,胸脯以上的战甲,髯须斜捋,面孔已经消瘦。没有胳膊,没有青龙偃月宝刀,他莫非就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书写三国神话,没想却会败走麦城送了身家性命,使神话陨落!它莫非也要天庭行走,前往“拔仙台(八仙台)”问个明白?!罢罢罢!如果让我成仙,我还真的不愿意呢?与其受人香火千万年,还真不如在尘世开开心心三万天!望着这“十二重楼”,我真的有些不舍。如果下次来访,我一定会拿一本《山海经》,洗手静心,盘腿而坐,神静肃穆,借这飘忽不定的云雾,一一领略这“十二重楼”的上古神兽!
下到天圆地方,已是暮色,索道的机房内还轰鸣地响着。我向南而望,云海景象十分壮观!云上一览无余,云如新鲜的棉花,太阳在蓝天上。云层的下面,光线暗淡,已是万家灯火。那一隐一显的车灯瞬间划过。山沟里农舍不灭的灯像星星。半个月亮挂在头顶,蔚蓝的天空,星星如同可爱的眼睛。我徒步下到了板寺新村。第二天起床后,天气晴朗,这清新的秋景让人忘返!我还是继续下山。在木板修筑的山道边,我看到了手儿参的图片和介绍。一下子就想起了人们口头念叨的“太白山上无闲草”。我想串对一下联:慕名登临岂俗人?真为自己的下联高兴,一上山的游客为自己打气念叨:“不上太白山非好汉!”这句套用之话让人好笑。太白山自开天辟地以来,没有驻守过一兵一卒,何来好汉之说!如果真要念叨一句给自己打气上山的话,不如说:“不登太白山,是仙也枉然!”而我此时正在下山,不由得感慨:“上了太白山,仍返尘世间!”
坐在景区下山的车上,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说,他看表,从“大太白海”徒步走到下板寺,用了三个小时。他的速度是惊人的!不过,从下板寺坐索道,如果是早晨八点到天圆地方,那一天就可以轻松地赏完五潭一台,而且还能早点坐车下山。我是九月二九日登的山,是农历八月初八,比于右任他们农历的七月半晚了二十二三天。他们进山到顶,用了四天时间,下山用了三天时间,看来那个时候的太白山,真的是非常难登上去的。怪不得于右任和邵力子成了太白山亲自登临并游记留文的第一人!坐车回到家中,登太白山的游赏兴致未减,狠睡一夜之后,便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一路游赏。三天时间,书写一万四千字。备日后翻阅存念,深为幸慰!
2017.10.3.晚八五十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