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
你同意孔子“必也使无讼”的观点吗?
🦊孔子站在一个教育家的角度去考虑“天下无讼”,希望人们从小学礼,学会多角度、多立场思考问题……人人知礼,沟通解决问题、解决矛盾,岂不是天下无事了。如果每个国家,上至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以礼行事,那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你会发现慈母多败儿、严父多逆子。哈哈,自己生、自己养、自己带大、和自己长的那么像的人,和你自己想的都不一样。心猿意马,想法这玩意儿太丰富多彩且不可控制。
听赵玉平讲,对同一件事会有五个观点,你的观点,对方的观点,旁观人的观点,社会观点,历史观点。坦然接受众多观点,坦然接受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尽管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知情达理、善解人意,那么争执就会减少很多很多。剩下的那一小部分,用法律去做预防和善后。孔子希望的天下无讼,大多数是可以实现的。
生活中,事事以法律条文为依据,没礼没情,人人自危,人人自保,最后受害的只能是每一个人人。天下无藏身之处的商鞅,最后死在自己的酷刑之下。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听到呼救匆忙关掉的灯光,对簿公堂的家人……没有礼就没有了义,没有了孟子的大丈夫情怀,我们终将是受害者,而天下的执法部门也必将忙碌不堪。
哈哈,小时候看到韩非子、李斯这两个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荀子,而荀子又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时,想,法家和儒家不是对立的吗?对立也是统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