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公益圈、媒体圈甚至学术圈,开始因为“me too”行动,产生了一些震荡。
不知是官方施压的不可抗力,还是舆论事态的不可控发展,再次被权力进行下压。如此扭转事态的发展,不仅仅是网友们坐不住了,甚至是知名人士也进入到这场无硝烟的关于“性”的战争。
当“性侵”事件的再次在阳光下暴露,让那些曾经遭受过黑暗的女性,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但是在带来曙光的同时,同样也给她们带来了二次伤害。
在当代社会,想要真正的男女平等,是需要走很长的道路,并且效果甚微。性别歧视就像是有生俱来的能力,随随便便就可以否认女性的一切。
这几天看了太多关于”性侵”的文章,其中有个观点,我一直记忆犹新。“强奸”和“性侵”为什么人们的关注点都在“奸”和“性”上,而不是在“强”和“侵”上。这种偷天换日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就把事件的概念给偷换。
一旦关注点的转换,可能犯罪者的罪行能够得到减缓,而受害者的伤害会再次地被放大。
那些强奸犯为什么总能够把自己的罪行推脱一干二净,比如“是酒精在作祟”,又或者是她的行为举止在勾引我,是她穿着太暴露,引起了生理反应。然后就这样冠冕堂皇地制造出一个很好的理由,是她激起了性侵的想法,而不是自身欲望所产生的犯罪行为。
这听起来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但却是真实地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中国“性教育”普及率低的背景下,甚至现在很多家长对于这件事是觉得难以启齿的。在生活中让孩子尽最大的可能性去逃避这个问题。在中国教育上,当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有多少家长回答的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或者是含糊地解释这个问题。这种逃避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增加受害的比例。
文学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林奕含。让我们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看到了一个无助甚至苍白的人生,她只是一个孩子。像天使般的美好,却遭受像无处不在的灵魂注视,被一遍又一遍的“洗礼”。而当妈妈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是觉得自己的女儿有问题,主动勾引了老师,甚至强迫她剪去长发。压倒她的不是来自老师源源不断的侵害,而是身为她母亲的不作为。比起犯罪者的罪行,最亲近的旁观者同样也是施暴者一般的存在。
在这个“新时代”下,不管经济发展如何地迅速,传统观念的毒瘤总是在某个角落残害着弱势人群。很多时候,社会太多的世俗观念,才让那些受到伤害的女性不敢发声。因为一旦发声不仅仅需要把伤害再一次地放大,甚至还要被周围亲近的人给指指点点,甚至是自己的家里和最好的朋友。比起犯罪者带来的伤害,而让她们走不出去得是这个社会的偏见。
虽然现在社会在讲着“男女平等”,可是说到底多多少少还是传统的男权主义。在这个金钱名利的社会,女性的努力轻而易举就能够被否认。“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婚姻是女人一生的转折点”等等这些话语,难道不是最常见的霸权主义吗?
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霸权主义同样在肆虐着。一旦有诸如此类的案例出现的时候,键盘侠们一定会说:“肯定是她穿着暴露了,肯定是她主动勾引的,肯定是她自己不检点”等等,甚至在知乎上看过很多此类的问题:“女朋友有纹身,我该不该和她分手”“去酒吧蹦迪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是不知检点”等等,这些言论的存在,都在让那些本该得到公平对待的女性,却受到被标签化的羞耻感,甚至怀疑到底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而在这种长期自我怀疑的心理虐待下,选择结束自我生命的人大有人在。
又或者是权力的欲望影响下,想要往上爬就应该付出相对应代价去换取,否则得不到机会,这种霸权主义的压迫,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而这种标签化的霸权主义者,再加上看客们的不作为,通通都在助长着潜规则的硝烟。
就像鲁迅先生曾经在《药》中说过:“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
往往看热闹的人,都不嫌事大。当事件的发生,击垮他们的不是犯罪者,而是身边的人不作为和指指点点。
只希望当以后此类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人们的道德标准,不再取决于裙子的长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