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累死在皇位上,雍正帝反腐为什么还是失败?

累死在皇位上,雍正帝反腐为什么还是失败?

作者: e12644a39aa7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08:50 被阅读90次

    雍正中年继位,在位总共十三年,可当你浏览雍正当政的十三年,你会发现,他的人生几乎就是奋斗、奋斗、奋斗,最后终于累死在了皇位上。

    在这十三年里,雍正皇帝整饬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去除贱籍、改土归流,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尤其是在反腐上,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是古今罕有的,最令人惊奇的是在于它的密集程度,前前后后仅仅十三年,干了如此之多的事儿。

    一,先向功臣开刀

    雍正皇帝的成功上位,依靠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在他背后,是一群人的鼎力协助:允祥、年羹尧、隆科多、戴铎……这些人中,作用最大的就是年羹尧和隆科多,就如同雍正的左右手,二人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左膀右臂的作用。

    但是后来,他们多次对朝中的人事任免进行插手。年羹尧的飞扬跋扈、隆科多的擅作威福,雍正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着时机的成熟,他终于动手了。

    于是,雍正开始“小题大做”,他愤怒地指责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其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引自《雍正朝起居注》)雍正几乎是吹胡子瞪眼,脸上已经全然没有以前对年羹尧的温和神情。

    紧接着,雍正火速下令,将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的高官进行调换,以此清除了年羹尧在西北地区的势力集团。没过多久,雍正就把年羹尧杭州将军的头衔也免了,他命令年羹尧以“闲散章京”的身份待在杭州,并派专人看管。

    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雍正下令逮捕年羹尧,十一月押解至京。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也为了体恤年羹尧此前的功勋,雍正并没有对年羹尧处以极刑,而是赏赐年羹尧自尽,保留全尸。

    紧接着,在惩治年羹尧的过程中,雍正发现吏部官员决策不够果断,就怀疑是隆科多从中作梗,因为朝中只有隆科多有这么大的权力。于是,雍正又借题发挥,说这是“舅舅隆科多有意抚乱之故”,勒令都察院对吏部及隆科多彻查。

    同年十月,雍正令王公大臣议隆科多的罪行,一共罗列了四十一项罪状。其中的许多罪行按律都该处以极刑,但念及隆科多年迈,又尚有功劳,可免其一死,囚禁于畅春园附近的一个小房子里,这相当于给隆科多判了个无期徒刑。一年之后,也就是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因身心交困而死。

    二,任命反腐旗手

    在雍正大力整饬吏治、厉行反腐的政治氛围之下,除了让废弛的吏治得到空前的改善,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反腐能臣。在众多反腐高手中,田文镜位居第一,他被雍正称为“巡抚中之第一人”。

    田文镜这个人虽然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来头,履历非常平庸,在州县的任上为官长达四十余年,五十出头了才熬上个监察御史,官级也不高。但他是一个敢说真话的官员,这一点让雍正极为欣赏。

    正是靠着雍正的信任和赏识,年届花甲的田文镜才绽放出新的光彩。所以,田文镜由衷地感激雍正的提拔和栽培,在此后的为官过程中,他积极贯彻和落实雍正的新政,将雍正的许多改革落实到了基层,切实地履行了雍正安排给他的所有任务。

    雍正二年(1724年),田文镜被调任为河南布政使,年底升为河南巡抚,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到任后,田文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河道。田文镜也知道河南的府库里没几个钱,而这都是当地的官员们贪污挪用造成的亏空,弥补不上就弹劾罢官,丝毫不留任何余地。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田文镜有着和雍正极其相像的铁腕风格,这也是他被后人称为“酷吏”的原因。事实上,要想整顿纲纪废弛的官场,雍正需要的就是像田文镜这样的酷吏。

    同时,田文镜还以身作则,谢绝一切节礼馈赠,严格地杜绝了官场陋规。除此之外,田文镜大力惩治不法绅衿,平均赋役,调节了绅衿与国家、百姓之间的矛盾关系。

    纵观田文镜的一生,雍正所推行的大部分改革,以及最主要的反腐工作,田文镜几乎都有参与,雍正的每一项政治决策,田文镜无不无条件地支持和履行,正是有了田文镜这样的大臣,雍正的反腐工作才能得到顺利、有效他开展。

    三,取缔官场陋规

    雍正初年,翰林院大学士涂天相奉命祭祀广东南海。

    当涂天相来到广东时,广东布政使王朝恩给他奉送“程仪”,竟然只有一千二百两,这让涂天相极为不满。所谓“程仪”,就是路费,是下级官员给上级长官奉送的旅途花销,换句直白点儿的话说,就是现在常说的“送礼”。于是,涂天相当场拒收王朝恩的“程仪”。

    在当时,广东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正是因为广东相对贫瘠,广东地方官的油水儿也不是很大,本就“囊中羞涩”的广东布政使王朝恩能拿出一千二百两,已经是极限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了求得涂天相的宽恕,王朝恩特意找了一个中间人来从中说和,最后涂天相最终还是给了王朝恩一个面子,勉勉强强地接受了那一千二百两银子。

    因为少收了一点儿“程仪”,钦差大臣把广东闹了个鸡飞狗跳。

    这就是清朝官场所流行的“陋规”,上文所谈到的“程仪”只是其中的一种。事实上,上下级官员之间送礼的名目繁多,而且这种陋规不仅仅存在于官员之间,还存在于官商之间。

    清朝前期的官场“陋规”已经发展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官员之间结成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这张关系网层层蔓延,迫使地方基层官员不停地搜刮百姓,然后将搜刮来的钱源源不断地送给自己的上司。这样无休止、无节制地搜刮敛财,必然导致民不聊生。

    因此,雍正在大力清查亏空的同时,也发布了上谕,严禁钦差向地方官员索取馈赠,督抚大员也不得以此向地方州县摊派,违者重处。

    雍正还觉得不够,此后不久,雍正又通告全国,严禁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之间赠送和收受赠礼。对于那些顶风作案的官员,雍正的处置手段可谓干脆利落——就地革职,牵涉到的督抚大员,全部从重治罪,决不姑息宽容。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权力的不受节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滥用权力时,他必将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而在清朝,能对权力起到监督作用的监察机制是缺失的。

    清朝的监察机构并非独立部门,它主要是为皇权服务,是天子的耳目。监察机制的缺失,必然会使官员的贪污更加肆无忌惮,但是,雍正对此又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样一来,清朝政府根本无法对贪官污吏形成足够的威慑力,这也是雍正时期,尽管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贪官依然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借鉴的角度看,我们只能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雍正的反腐改革,从他十三年的反腐中汲取有利于当今时代的经验。

    ——摘自烽火无烟的《雍正反腐启示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累死在皇位上,雍正帝反腐为什么还是失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o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