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每天写1000字
重读《万历十五年》,说说皇帝的悲哀

重读《万历十五年》,说说皇帝的悲哀

作者: 北山之下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11:03 被阅读276次
图片来自网络

清朝的皇帝为争皇位不是你死我活;明朝的皇帝对于皇位的态度只能呵呵……

01

前段时间,热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育良书记唯一的爱好就是明史,尤其爱读《万历十五年》,这一段让我萌生了重读《万历十五年》念头,记得初读《万历十五年》是在大二,距今已有八个年头,当时之所以读完全是因为一本《大学生必读书单》。

记得当时读完之后,觉的这算不上是一本好的史书,片段零碎,不成系统,还有点晦涩难懂。远不及《明朝那些事儿》那样通俗易懂、诙谐有趣。

虽然现在读《万历十五年》,依然很多次看的昏昏欲睡,但磕磕绊绊看完之后,却跟8年之前的感觉有着天壤之别。

这次读完之后,真正感受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严谨和作为一个史学家的责任感。整部书论证严实,论据充分,尽可能展现出了1587年左右明朝帝国的状况。

说到重读之后的收获,感受比较深的或许就是对明朝皇帝的理解,原来皇帝可以这样悲哀,也这样值得同情。

02

一直以来,皇帝的形象总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兵,莫非王臣,如此看来,作为皇帝怎么会悲哀?

随着年岁见长,慢慢的认识到并不必然如此。就比如皇帝往往孤独,身为皇帝,就意味着你最亲近的人,比如母亲、兄弟、儿女都是你的臣下,既然是臣下,就有一整套的伦理规矩让你遵守,不能相见就见,因此成为了皇帝,也就意味着你难以享有普通人拥有的亲情;

又比如皇帝这个职业也往往危险,皇权至高无上的诱惑让许多的野心家难以抵挡,因此身为皇帝,你可能被领兵在外的将军背叛,也可能死于宫廷政变,危险系数比起常人高太多。

这些当然也是身为皇帝的悲哀,然而读了《万历十五年》,才知道皇帝的悲哀远不止这些,他们的悲哀还有这些:

03

皇帝是用来骂的

万历皇帝就是典型的一位,这位仁兄在位时经常会收到官员奏折,骂他好色、贪婪、小气。

当看到这么一段时,我内心对这位骂万历的臣子是钦佩的,可以冒着脑袋落地的危险瞎说;
可我更敬佩万历,大哥,你好歹是皇帝啊,被臣子这样当面骂,你不削他吗?事实上,万历还真想削,每次要削的时候,总会被旁边的大臣劝阻:说天子贵为一国之君,应该胸怀宽广,有责改之,无则加勉,纵然说的不对,你也不能责罚,不然就不是一个仁君。

这种道德绑架式的劝说总能奏效,万历每次虽然内心愤怒与不甘,却无可奈何。遇到这么一群臣子,当皇帝自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皇帝是不可以专情的

自古以来,好色淫荡的君王往往是王朝的葬送者,就比如商纣之宠爱妲己,周幽王之宠爱褒姒,因此皇帝荒淫这一点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但对于皇帝专情也不行这种事情可能头一次听说。

就说说咱们万历这位仁兄,后妃不多,万历最宠爱贵妃郑氏,宠爱到了只宠她一个的地步。即使她年老色衰,即使身边年轻漂亮的姑娘越来越多,万历还是愿意宠她一人,这样的万历,活脱脱暖男一枚。

可是在群臣看来,皇帝这样专宠一个贵妃,就是不行,皇帝是一国之主,承担了帝国江山永固的使命,后宫佳丽三千,不应该有明显的偏私,雨露均沾,维持后宫的平衡,多生子嗣才是为君之道。

因此,万历皇帝经常因为自己专宠郑贵妃而受到臣子们的劝谏和上书。
试想,贵为皇帝,我喜欢谁不喜欢谁,还要被臣子们瞎BB,岂不悲哀?

皇帝是不需要有太多想法的

在明朝的政治体制内,皇帝这个职业是不太需要个人意志的,朝廷需要的是一个遵循既有制度的守成之君,并不需要一个有着非凡个性的改革者。
通俗地讲就是,大臣说啥,皇帝做啥,听大臣话的皇帝才是一位好皇帝,不听大臣话的皇帝就是昏君,就是德行败坏,德行败坏的帝王会遭天谴而让整个帝国陷入厄运的境地。

文臣们总是用着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来约束皇帝,而什么样的言行符合礼仪规范,解释权却在文臣手里,因此明朝的皇帝就陷入了悲惨的境地,纵然自己有着不同的想法,只要与文臣的意见不一致,就别想得到真正的实施。想要真正的实施自己的想法,就得有着非凡的勇气与魄力违背文臣集体的意志,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背上昏君的骂名。

可惜明朝的皇帝,除了创业的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的成祖,大部分皇帝都生活在文臣们画好的条条框框内,从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他们名义上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不过是紫禁城中高贵的囚徒。

04

原来帝王不总是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那样的英勇神武,也并不总是像“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霸气。

更多的或许是深处深宫,凄凄惨惨戚戚,想要脱离却不能逃离,在无聊、苦闷、绝望、挣扎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万历十五年》,说说皇帝的悲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t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