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学伟老师的朋友圈看到的一则来自“滨外大树”视频号的一个短视频,是王树华校长关于教育中的“大多数”现象的一点看法。
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
咱们的教育界现在有一些现象,的确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我称之为“大多数”现象。大多数的实验室没有被使用,或者说越先进的实验室使用的越少。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室基本没用,只是为了应急检查使用。大多数的名校,不是因为它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都高,而是因为它的生源质量好而已。大多数老师和学校都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尽管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原则。大多数老师知道自己的教育教学存在问题,但是又不想,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大多数老师一年读书读不到十本,甚至有人只读教科书和教材。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节奏去学习,而是过早地用结果去要求他去评价。现在中小学大多数补课是没有用的。小学补起来一点,到初中又落下来,初中补起来一点,到高中又会现回原形。现在大多数的培训是没有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大多数的教育这些名词,专家学者都说不清楚,解释不清,一线老师跟着他。大多数的教育教学成果并没有被实际运用,只是为了评职称,评骨干,评先进使用。大多数的乡村教育更趋于教育的本质,更符合教育的规律。但是,在培训的时候,往往是县城老师在培训乡村教师。大多数校长和教研员都是从一线提拔上去的,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不懂得一线教师的需求,如果只传授知识,大多数老师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最后,王校长笑了笑,然后幽默的说到:“大多数的校长和老师都会像我今天这样只会发表议论,提出问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看完视频,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接下来的路,我该做些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