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死于心碎的还将有谁?

死于心碎的还将有谁?

作者: 朝西的向日葵 | 来源:发表于2022-10-17 18:02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部长篇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其晚年作品。

01 一本有门槛低的小说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门槛的文学书籍。门槛在于作者渊博的知识、海阔天空的大脑,还有一些费脑的黑色幽默,无数被引用的人名和书名。读这本书,有时候又像一个相处多年的好友,有一搭没一搭地介绍他和他舅舅的生活,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挣扎,在现实世界中的困惑,他们努力地学习,积极地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精进自己的专业领域,却总是在现实世界中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种精神和现实的割裂和撕扯,让他们心碎。

02  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群体性

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特殊的心理困惑。时代的变迁,经济重大转变,民众观念的变更,都会引起群体性心理变化。一个时代的文学,自然会刻上时代的烙印,如果我们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一无所知,也会影响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众物欲的膨胀已然淹没了精神锻造的世界,精神出走成为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但难能可贵的是,有人还能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这样一股洪流之中,希冀以出逃的方式来逃避被同化的后果。正是,万人皆醉,我独醒。这种痛苦,大概鲁迅先生知道吧。

03 作者炫技般的博学

另外,作者知识之广博令人目不暇接,还在消化上一个话题,却又不得不面作者援引新的典籍或经典。一本400页的长篇小说,双男主,角色也不多,谈的就是生活起居,学习工作,现实世界和精神领域。可是,这本书却不是那么容易读下来的。作者是幽默的,那种把自己摆进去一起玩的幽默,有点莫名其妙,还有点荒诞,也正是这些时候,能引发一些我们的思考。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不小心就让我想到了王小波。04

04 我的收获

于是,我在网络上开始查询这本书,再读译者写的《挣扎实录》,然后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读这类书要带着闲散的心情,耐心地跟随作者的节奏走下来,才会逐渐跟上作者的脚步,感受小说的脉搏,终于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找到一点感觉。

我也在思考,物欲有没有尽头,物质带给我们精神的满足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物质刺激,我们还能仰仗什么获得精神更持久和深远的愉悦和安宁。

相关文章

  • 死于心碎的还将有谁?

    最近在读《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部长篇小说《更多的...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人死于心碎 ——王翔 人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存 却永远陌生 房间一个窄小的洞穴 人们佩戴整洁的微笑 ...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死于孤独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索尔-贝娄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写成的,那时他已步入晚年了。 老人说话难免絮絮叨叨,技节橫生,想到...

  • 2020-02-11

    与岁月对望,所有人都老了,再没人死于心碎。 ——高晓松《如丧》

  • 祝你多年之后死于心碎。

    A君。 不知你现在在做什么,不过我也不想再知道了。而我这里,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说出来你可能只觉得可笑罢了。 前...

  • 祝你多年之后死于心碎

    女人的情绪有多善变呢,前一秒我还好好地跟唐弯弯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电影演完刚想说这电影不错,一转脸,这女人已经哭成狗...

  • 身痛不如心痛

    【每日一品】 人有疾病,心灵还能忍受; 心碎神伤,有谁可以承担?

  • 心碎

    心碎的累苦有谁可以倾诉 现实的骨感有谁可以支离解碎 感情的美好又有谁可以分享 默默地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 觉得自己好...

  • 死于心碎的到底是谁?

    最近在读《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部长篇小说《更多的...

  • 没有人会死于心碎

    1 今天是蓝采和君离开的第一天。 他是在七月第二十二天的早上离开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几点几刻走出家门的。昨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于心碎的还将有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sd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