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987天 2021—2—23
(接上次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f2f6d4328707a110.jpg)
案例二:
1.咨询时用量化问句评分后,加1分是否是画蛇添足?
来访者由2分到7分,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变化?多聊、细聊HOW的内容。回去后怎么维持在7分?万一掉到了2分,看到什么知道掉到了2分?怎么帮助自己把分数从2分、3分拉上来?想到晤谈时的什么能帮助自己往上拉?会做些什么?怎样保证自己维持的7分?8分状态如何?怎么能够加1分达到8分?
体重减轻会心情好,自己会开心,分数能保持 。怎么做能保持体重?还有哪些因素能让自己开心?个案受情绪影响较大,探讨怎样让自己开心就是一条轴线。这些人感受力强,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情绪的化解上,开心了行动力就强,不开心会有很多内耗。可以问她情绪不好不开心时怎么照顾自己?如果妈妈在此时骂她,她心情会更不好,她就要付出二倍的精力疗愈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82e4314d42ed9017.jpg)
2.怎样帮助来访者从高考失利的恐惧中走出来?
写个案时要把前面20多次咨询的资料写出来,在她生命的概念里,高考失利之后,妈妈要求她考研,更多的是自己作出决定,咨询师花时间讨论:她怎么能有这样的决定?多肯定她面对大学的状况,怎么转折的?在她的恐惧里,通过咨询成长出来的自己是有改变的,考研时怎样面对自己的?哪里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她的进步是什么?与过去链接。
等待考研结果是难熬的,做别的事是会有影响的(共情)。可以和来访者探讨三种结果:第一种是结果很好,自己会有什么反应?对自己说什么?会怎么欣赏自己?第二种结果是一般,自己会怎么看?怎么想?有什么反应?怎么帮助自己?第三种结果是比较差,这也是来访者最担心和恐惧的,可以和她探讨:此时怎么安慰自己?怎么去应对?会怎么告诉自己?担心害怕时会怎么应对?在难熬的等待时,怎么告诉自己会是有用的?有帮助的?怎么安慰自己是有帮助的?这些是要去做练习的。我们知道担心是没有用的,只能等结果出来,还不如转移注意力,专心做毕业设计。这些可以让来访者自我对话,负向的东西要中断,看看怎么照顾自己,做些什么对自己会是有帮助的。每周来谈是最好的。
恐惧来时,怎么告诉自己?会告诉自己什么?是怎么熬过来的?自己最难得的是什么?今年考研和考研不行还愿意再考研,动力是什么?不行的地方在哪里?要强化现实感,考试是有变数的,比如出题的因素、别的考生情况等等。每周谈一次更好,肯定她考研的动力,肯定她怎么走过来的,帮助自己的经验有哪些,从担忧到理智的转折要特别问怎么做到的,要细谈,并大大地强化之,把方法带回去。所有的心理咨询派别都不适合说教。
打断她原有的思维模式,灾难性预期、自责,比如生命的不确定性,她是怎么看的?未来也会有,该怎么办?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看到了什么?让她去说,去思考,而不是给她建议,去聊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并强化,效果就会出来。
一个主题有时要聊3--5次,一次不要聊两个主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fd0d6a6a7538a12e.jpg)
3.长线咨询该做些什么?
咨询训练的是个案的内化,怎样自我陪伴,把原来的经验拉回到现在用,拉到新的主题,看看她怎么自我协助,把晤谈中有效方法带回去,有效的方法继续用,平时要多做,焦点解决是要做作业的,平时是要练习的,在平时的想和做中不断练习才有用。自我协助的能力要出来。
与个案做了20多次咨询,不能让妈妈进来做咨询,可以让妈妈再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解决她的焦虑问题。大学生做咨询,有危机情况才会让父母一起做咨询。刚开始做咨询时,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咨询,后续可以一起做咨询,如果刚开始父母没有参与,后续就不合适参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