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52943/2c6ead782cef443f.jpg)
1。
“你最近还好吗,怎么好久没见你发朋友圈了?”
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突然私聊我。
我迟疑地回了句,还好还好,都还好。
后来我关掉对话框,打开朋友圈。
才意识到,好像真的很久没有发过朋友圈了。
上一条朋友圈还是半年前发的,没有配图,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552943/da2fec527ee5c9eb.jpg)
2。
之前微信总裁张小龙在年度演讲里说了件有趣的事:
微信设置里有个比较隐蔽的开关——朋友圈三天可见。
通常这种隐蔽设置很少人会用,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懒。
但竟有超过一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这个开关,是微信里用的人最多的。
超过一亿。我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我想一定还有无数人不知道这个功能。
否则,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倍。
这个功能可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自我防卫机制。
更可怕的是,有一亿人,和我一样,有这种想法。
每当我点开好朋友的朋友圈想看看他们最近或是以前的生活小记录。
总会看到“仅展示最近三天(半年)的朋友圈”这句话,难免会有些低落。
毕竟能让我想点开朋友圈去看的人,都是很重要的人。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在认真地用这种方式屏蔽自己的过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552943/d2600998c040cb5f.jpg)
3。
朋友圈变成了大家的秀场和一些跟风的刷屏。
我还记得大学时认识一个学姐,她几乎每天都会发朋友圈。
每条朋友圈都是精心修饰,一点一点筛选后发出来的。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惊讶的,现在谁发朋友圈还不斟酌挑选一会儿呢。
让我惊讶的是:之前她在朋友圈晒了张中山大学的照片,定位也在那。
随后又连着发了几条朋友圈说,名校果然厉害,专业课都全程英文授课,根本听不懂,太难了。
我隐约想起来,她跟我说起过,一直都想去中大。
我就真的以为她考研成功了,还悄悄地给她评论,学姐好厉害啊。
然而没多久和朋友聊天说起她来,朋友说:学姐要结婚了,给她买什么礼物好呢?
我满脸惊讶地问:她不是在读研吗,哪有时间结婚。
朋友说:读什么研?早就工作了啊,朋友圈的照片是她让之前考研的一个研友拍给她的,她就是想秀一下。
就那一瞬间我觉得,有点恍惚。
再去翻她朋友圈,仍是一片她营造出的“美好”的样子。
她的朋友圈里甚至没有一句负能量的话,连一丁点抱怨都没有,仿佛是一个从头发丝到指尖都美好的人。
可是,这样的美好真的有必要吗?
生活永远都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552943/330602a52188a4dd.jpg)
4。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就是那种长年不发朋友圈的人。
我好奇问她:为什么可以做到不发朋友圈。
她跟我说:你不觉得发朋友圈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儿嘛,你发一条朋友圈之前,先要拍出好看的照片,还要精修很久,为了保证发出去之后能吸引到别人来给你点赞。
然后你还要揣摩一下字眼,想想你说的话会不会暴露了什么你不愿公之于众的内容,会不会被人以为你在炫耀或者抱怨。
最后你还要设置一下对哪些人可见,对哪些人不可见,又要重点提醒哪些人看。
而事实是,当做完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你已经没有了那么强烈的想要分享和记录的心情。
这样看来,我们再也没有办法通过朋友圈去了解一个人了。
因为连我们自己都知道,那些看起来精致又美好的生活。
很多都是加了厚厚的滤镜,在心里千万次过滤后,才肯拿出来放在台面上的。
5。
在知乎上也有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了?
其中有一个人是用鲁迅的一段话回答的。
那句话直接点的表达就是:你的事关我屁事。
朋友圈很少发了,不痛不痒的情绪能自己消化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
但无论怎么样,在乎、关心你的人都希望能在朋友圈中看到你记录生活点滴的动态。
有一句话说“你看到的,只是我想让你看到的”。
原本不理解,后来微信有了分组可见、三天可见这些功能之后,我明白了。
我发的朋友圈不想被一部分人看到,我可以选择屏蔽他们。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看到我的朋友圈。
那一定是我很想让你知道我的近况。
你设置“仅三天可见”的时候,会疏远那些在乎你的人。
在乎你的人满怀期待点开你的朋友圈,却发现是“仅三天可见”时,真的会很失落。
写完这篇文章,我默默地浏览了好多个朋友的朋友圈。
看着他们如今过得很不错的样子,毫不吝啬地点了赞。
很久没有在朋友圈里看见你了。
说实在的,挺想你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552943/75eb0051f50a479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