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读完了》06

《书读完了》06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05:46 被阅读0次

十行采集:

1.读哲学书的前提是和对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先明白他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先得有什么预备动作或“助跑”,然后和他一同齐步前进,随时问答。所以书的开头是读书时首先要仔细思索的,不是对最末的结论去“定性”。

2.一旦“进入角色”,和作者、译者同步走,尽管路途坎坷,仍会发现其中隐隐有福尔摩斯在侦查什么。要求剖解什么疑难案件,猜谜,辩论,宣判。办案的人感兴趣,不懂案情的人觉得索然无味。

3.一般人读这些深奥的书,无妨读其中举不胜举的警句或思想火花。若不这样读而当作课本去啃,那就失去了可摘下的珠玉,只望光辉而叹气,太可惜了。

4.简单说有两种“懂”:一是照原来的“懂”;二是我“懂”了,原来是这样的。应当问:自己“原来”的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因为我们无法脱离了自己的“原来”去“懂”人家的“原来”。

5.招牌如旧而货物常新,从来如此。

6.“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7.“空”不可见,见的是“有”(存在物),所以“色(形相)不异空……空即是色”了。《心经》说,凭这“般若”,可以“心无罣(通挂)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8.我们的习惯思维方式是艺术的,不是数学的;是史学的,不是哲学的。

9.“读书得间”,大概是说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其实行间的空白还是由字句来的;若没有字,行间空白也就没有了。还是要先看字句,不过要不仅看字句,要看出问题。读者要发现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不是专挑错。

10.九方皋“相马”是“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11.懂得这妙诀而实行的是曹操。他的“求贤是不论出身和行为,只问有没有能称职的才干,只管效用,不看包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2.读书也这样。“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这才有效率。效率包含了速度。一本书里可以有无数内容,有各种层次的思想,那就只能取我所需,见我所见,择其一端,不及其余。为什么“好书不厌百回读”?就是因为读书一遍见到一些,再读又见到上次没见到的,读来读去甚至读出连作者自己也未必事先想到的。

一行精华:

简单说,有两种“懂”:一是照原来的“懂”;二是我“懂”了,原来是这样的。

“读书得间”,大概是说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

九方皋“相马”是“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触动,反思,改变:

读书要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要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盲目地跟着作者的路线走,这样很容易跟不上而迷路。倒不如求得其所以后全身而退,大不了下次有想法了再读一遍。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读书得间和九方皋读书法吧。

福尔摩斯读书法需要一定功力,能在文字中探案,解密,非大量积累不可。

总之,不必要追求原来的“懂”,只要自己“懂”了就行,哪怕懂的跟原来的不一样也没关系,多读几次就是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读完了》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wunrtx.html